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1:35:40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酒泉子·謝卻荼蘼》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賞析全詞都從對方落筆。這是一個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經凋落殆盡,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傾瀉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獨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這個情景跟杜甫《月夜》詩所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傳情是千百年來懷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荼蘼被賦予了一層傷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蘇東坡說:“荼蘼不争春,寂寞開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爲它就是所謂的彼岸花,這就給荼蘼賦予了更多的讓人聯想的深意。所以納蘭以一句“謝卻荼蘼”開頭,點出時間的同時更傳達了春華殆盡的含義。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時光,短短一句“謝卻荼蘼”,包含時光流逝、青春虛度的感歎。後面諸句都是在這種情懷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極爲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緊密。然後,或許是不忍卒觀這窗外景緻,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閨中,篆香也殆盡。“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篆文盤香早已消盡,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難以入眠,似
似乎怎麽也忘懷不了對窗外荼蘼謝去的傷感,一聲早鴉又将深思勾去。篆香消說明一夜已盡,主人徹夜未眠。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幹脆起身,倚欄遠望,希望能看到一點郎君歸來的訊息;但杏眼望穿,沒有一點蹤迹。單薄的羅衣難以抵擋的,不隻是初夏早晨的輕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這兩句是化用張先《醉落魄》詞句:“朱唇淺破桃花萼,倚樓人在闌幹角,夜寒手冷羅衣薄。”休傍,顯示出詞人對所思之人的關切。
“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最讓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從早望到到晚,也沒有心上人的絲毫蹤迹,隻看到了回歸的大雁一隊隊飛過天空。“最愁人”包含了兩重意義:雁歸而人未歸,令人生愁;自古有鴻雁傳書之說,可徒見雁行飛過,卻無行人隻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更引發人的無限愁緒。詞人以景結情,留有不盡之意。
這首詞是長夜懷人有思之作。詞中沒有對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過意象的烘托,環境的營造,氣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傳達出人物内心細膩真實的感受。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
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酒泉子·谢却荼蘼》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赏析全词都从对方落笔。这是一个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这个情景跟杜甫《月夜》诗所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传情是千百年来怀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为它就是所谓的彼岸花,这就给荼蘼赋予了更多的让人联想的深意。所以纳兰以一句“谢却荼蘼”开头,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殆尽的含义。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时光,短短一句“谢却荼蘼”,包含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感叹。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极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紧密。然后,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闺中,篆香也殆尽。“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篆文盘香早已消尽,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似
似乎怎么也忘怀不了对窗外荼蘼谢去的伤感,一声早鸦又将深思勾去。篆香消说明一夜已尽,主人彻夜未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希望能看到一点郎君归来的讯息;但杏眼望穿,没有一点踪迹。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轻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这两句是化用张先《醉落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休傍,显示出词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最让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从早望到到晚,也没有心上人的丝毫踪迹,只看到了回归的大雁一队队飞过天空。“最愁人”包含了两重意义:雁归而人未归,令人生愁;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可徒见雁行飞过,却无行人只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更引发人的无限愁绪。词人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这首词是长夜怀人有思之作。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细腻真实的感受。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
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