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1 10:24:12
出自先秦的《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滞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譯文及注釋譯文廣闊的田地将開始種莊稼,農夫們忙着選種整修農具。那些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我就扛着鋒利的板鍬下地。我從南北壟向的地塊開始,播下五谷雜糧稻麥黍菽稷。棵棵莊稼長得挺直又健壯,曾孫看了喜上眉稍心順意。禾苗開始秀穗進入灌漿期,很快籽粒堅硬開始成熟了,地裏沒有秕禾也沒有雜草。農夫們除掉食心蟲食葉蟲,還有那些咬根咬節的蟲子,不教害蟲禍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農神發發慈悲吧,把害蟲們付之一把大火燒!高天上濃厚的流雲滿山飄,小雨淅淅瀝瀝潤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們農奴家的私田澆。那裏有沒割下來的嫩棵子,這裏有沒捆起來的稻谷草。那裏有丢落的束束麥個子,這裏遺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婦的手中寶。周王親到田間地
地頭來視察,攜妻帶子和農夫們把話唠。到南北壟向的田頭把飯送,管農業的小官兒喜上眉稍。周王親臨恭恭敬敬來祭祀,獻上紅牛黑豬作的犧牲品,供上五谷雜糧黍菽稷麥稻。虔誠祭祀進獻供品把香燒,祈求上蒼降下大福祿位高。
注釋大田:面積廣闊的農田。稼:種莊稼。既:已經。種:指選種籽。戒:同“械”,此指修理農業器械。乃事:這些事。覃(yǎn):“剡”的假借,鋒利。耜(sì):古代一種似鍬的農具。俶(chù)載:開始從事。厥:其。庭:通“挺”,挺拔。碩:大。曾孫是若:順了曾孫的願望。曾孫,周王對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稱曾孫。若,順。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殼,但還沒有合滿。皁(zào):指谷殼已經結成,但還未堅實。既堅既好:指籽粒堅實、飽滿。稂(láng):指穗粒空癟的禾。莠(yǒu):田間似禾的雜草,也稱狗尾巴草。螟(míng):吃禾心的害蟲。螣(tè):吃禾葉的青蟲。蟊(máo):吃禾根的蟲。賊:吃禾節的蟲。稚:幼禾。田祖:農神。秉:執持。畀:給與。炎火:大火。有渰(yǎn):即“渰渰”,陰雲密布的樣子。祁祁:徐徐。公田:公家的田。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區,中間百畝爲公田,周圍八區,八家各百畝爲私田。八家共養公田。公田收獲歸農奴主所有。私:私
田。稚:低小的穗。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秉:把,捆紮成束的禾把。滞:遺留。伊:是。馌(yè):送飯。南畝:泛指農田。田畯(jùn):周代農官,掌管監督農奴的農事工作。禋(yīn)祀:升煙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禮,也泛指祭祀。骍(xīn):赤色牛。黑:指黑色的豬羊。與:加上。介:“丐”的假借,祈求。景福:大福。
鑒賞全詩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衆星之拱月,綠葉之襯花。第三章實寫豐收,前二章起鋪墊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話式的餘波。
農業豐收不是從天而降神賜的。詩首章追叙了對春耕的高度重視與精心準備。起句“大田多稼”雖是平淡的直賦其事,然而畫面雄闊,涵蓋了下文春耕夏耘秋收種種繁複場景,爲之提供了縱情揮寫的大舞台,氣勢不凡。由此可窺見當時絕非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産耕作。第二句“既種既戒”,實是抓住了農業生産的“牛鼻子”,即選擇良種與修繕農具。有了良種,播種的“百谷”才能“既庭且碩”;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農奴以“覃耜”去犁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覃耜”隻是“既戒”工作的舉隅,其它可以想見。除了選種與修具外,還需有其他一系列次要的準備工作,詩用“既備乃事
”一筆帶過,筆墨精簡,疏而不漏。用三個“既”字表示準備工作完成,幹脆利落,要言不煩。末句冒出“曾孫是若”,好像很突兀,其實有非常緊密的内在聯系。“曾孫”是當時政治、經濟舞台的主角,也是此篇的核心人物,農奴一切賣力的活動都是爲了順應“曾孫”的歡心。春耕開局不錯,最愉悅的人,當然是主角“曾孫”。這句客觀上明确無誤地展示了當時社會的主奴關系。從全篇看,第四章曾孫将出場巡視和主祭,這裏先提一句作伏筆,也起到了貫通全篇血脈的作用,所謂着一子而滿盤皆活。
次章追叙夏耘,即田間管理,主要寫除雜草與去蟲害。播種後倘讓作物自生自滅,那秋收就很渺茫,因此必須加強管理,而且要貫穿百谷成長的全過程。“既方既皁,既堅既好。”四個“既”像電影中的慢鏡頭特寫,将作物階段性生長的典型畫面作了逐步推進的忠實記錄,很有農業科學性,不谙農事的人是很難如此簡練精确表述的。而“不稂不莠”卻是關鍵句,即除盡了稂莠,才使糧食長勢旺盛,這是略去了種種艱辛勞動過程而提煉出來的重要經驗。另一條經驗是滅蟲。百谷有螟螣蟊賊以及蝗蟲等許多天敵,如果不加清除,“田稚”難保,也許會導緻糧食顆粒無收。除蟲的辦法,主要用火攻。讓害蟲在“炎火”中葬生
。由于蟲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樣可以完全由人工加以控制,所以先民又搬出了被稱作“田祖”的農神,祈求田祖的神靈将蟲害去盡。雖然帶有迷信色彩,反映了當時生産力的低下,但也表現了農夫們的迫切願望。《詩經》中此處提到的除蟲方法,後世繼續奉行沿用,典型例子是唐代姚崇驅蝗。開元四年(716年),山東蝗蟲大起,姚崇奏道:“《毛詩》雲:‘秉彼蟊賊,以付炎火。’……蝗既解飛,夜必赴火。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盡。”(《舊唐書·姚崇傳》)于是遣使分道殺蝗,終于撲滅蟲害,保住莊稼。這明顯是受了《小雅·大田》詩的啓發。
如果說上二章寫的是盡人事,那麽天時對于農業也至關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寫了風調雨順情況。陰雲彌漫,細雨綿綿,真是好雨知時節,“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外界景觀與内心感受打成一片,農夫的喜悅在這四句中表現得淋漓盡緻,從“公田”、“私田”的先後關系中,展現了社會矛盾緩和時期農夫們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餘五句寫豐産豐收。若從正面寫,谷穗金黃一片,農夫揮汗如雨幹得熱火朝天,肩挑車載沉甸甸,大囤小囤滿滿裝,也可以寫得沸沸揚揚
,動人心目,但那畢竟是尋常蹊徑,易于雷同俗套。此詩之妙在于側寫,在于烘托,在于細節描寫,不寫收,而寫不收,從不收中反映豐收,構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絕。你看,有長得欠壯實故意不割的,有割了來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來不及裝載的,還有許多飄灑散落在各處的谷穗。這些鏡頭讀者閉目想像一下,是豐收還是歉收,不言而喻。至于怎麽個豐收法,那就由讀者各自去馳騁想像。該實的地方卻留下一片空白,讓人自行補充,這才是爐火純青的藝術妙谛。對于此點,曆代論者均贊賞不已。
三章的末句“伊寡婦之利”,又使詩的意境得到升華。如果沒有這末句,人們或會有疑問:大田裏散落漏收那麽多糧食,是不是農夫們偷懶和不珍惜呢?也或會作如是想。有了脫穎而出的此句,人們才恍然意識到農夫們故意不收割殆盡是有良苦用心的。爲了讓鳏寡孤獨無依無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們沿街挨戶乞讨的窘辱,農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豐收果實讓他們自行去采拾,那種細膩熨貼,那種宅心仁厚,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有拯溺幫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種寬廣胸懷和崇高美德,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不已。此詩中的“寡婦”,比之唐代杜荀鶴詩中寫到兵荒馬亂時世的“山中寡婦”那“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的境況來,真是幸運多多。關于此句,還引發過一場怎樣理解此詩主旨的論辯。《毛詩序》謂此詩“剌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而朱熹《詩序辨說》則駁道:“此序專以‘寡婦之利’一句生說。”至于兩者優劣,應當說,寡婦之拾穗,也确實反映了貧民生活的無保障,從側面反映了社會的黑暗不公,說詩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離譜。但從詩的整體意向而言,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贊美農夫通過辛勤勞動而喜得豐收。《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駁也屬平允。
田間勞動大軍正在收割捆載,忙得不亦樂乎,田頭有農官“田唆”在第一線指揮督察,後方有婦女孩子提筐來送飯食,整個畫面一片繁忙熱鬧景象。這時最高統治者“曾孫”來了,其熱氣騰騰場面頓時達于沸點,至少從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讓人領悟到這一點。第四章實寫曾孫省斂,與首章春耕時“曾孫是若”相呼應。更與上篇《甫田》描寫“省耕”時情景密合無間,是一模一樣的四句。這大約是當時頌揚王權的套話吧。接着是曾孫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犧牲粢盛恭敬祗奉,肅穆虔誠,爲黎民爲國祚祈福求佑。王權與神權互相依傍而彼此更爲尊崇顯赫,這大約也是曾孫省斂時所能做的最正兒八經的事吧。其實這都是歌功頌德的冠冕堂皇話,無甚精
義,後世捧場詩文的層出不窮,其源頭也可追溯到《詩經》上,正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此詩在藝術上造詣頗深。詩主要運用白描手法,爲後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時代農業生産方面的民情風俗畫卷。其中的人物,如農人、婦子、寡婦、田唆、曾孫,雖着墨無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動作,給人以真實感受。凡此均體現出詩作的藝術魅力,給人無窮回味。
創作背景此詩是《小雅·甫田》的姊妹篇,兩詩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詩。《小雅·甫田》寫周王巡視春耕生産,因“省耕”而祈求糧食生産有“千斯倉”“萬斯箱”的豐收;《小雅·大田》寫周王督察秋季收獲,因“省斂”而祈求今後更大的福祉。
出自先秦的《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译文及注释译文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很快籽粒坚硬开始成熟了,地里没有秕禾也没有杂草。农夫们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不教害虫祸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一把大火烧!高天上浓厚的流云满山飘,小雨淅淅沥沥润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那里有没割下来的嫩棵子,这里有没捆起来的稻谷草。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个子,这里遗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妇的手中宝。周王亲到田间地
地头来视察,携妻带子和农夫们把话唠。到南北垄向的田头把饭送,管农业的小官儿喜上眉稍。周王亲临恭恭敬敬来祭祀,献上红牛黑猪作的牺牲品,供上五谷杂粮黍菽稷麦稻。虔诚祭祀进献供品把香烧,祈求上苍降下大福禄位高。
注释大田:面积广阔的农田。稼:种庄稼。既:已经。种:指选种籽。戒:同“械”,此指修理农业器械。乃事:这些事。覃(yǎn):“剡”的假借,锋利。耜(sì):古代一种似锹的农具。俶(chù)载:开始从事。厥:其。庭:通“挺”,挺拔。硕:大。曾孙是若:顺了曾孙的愿望。曾孙,周王对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称曾孙。若,顺。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壳,但还没有合满。皁(zào):指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既坚既好:指籽粒坚实、饱满。稂(láng):指穗粒空瘪的禾。莠(yǒu):田间似禾的杂草,也称狗尾巴草。螟(míng):吃禾心的害虫。螣(tè):吃禾叶的青虫。蟊(máo):吃禾根的虫。贼:吃禾节的虫。稚:幼禾。田祖:农神。秉:执持。畀:给与。炎火:大火。有渰(yǎn):即“渰渰”,阴云密布的样子。祁祁:徐徐。公田:公家的田。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区,中间百亩为公田,周围八区,八家各百亩为私田。八家共养公田。公田收获归农奴主所有。私:私
田。稚:低小的穗。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秉:把,捆扎成束的禾把。滞:遗留。伊:是。馌(yè):送饭。南亩:泛指农田。田畯(jùn):周代农官,掌管监督农奴的农事工作。禋(yīn)祀: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骍(xīn):赤色牛。黑:指黑色的猪羊。与:加上。介:“丐”的假借,祈求。景福:大福。
鉴赏全诗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众星之拱月,绿叶之衬花。第三章实写丰收,前二章起铺垫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
农业丰收不是从天而降神赐的。诗首章追叙了对春耕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准备。起句“大田多稼”虽是平淡的直赋其事,然而画面雄阔,涵盖了下文春耕夏耘秋收种种繁复场景,为之提供了纵情挥写的大舞台,气势不凡。由此可窥见当时绝非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产耕作。第二句“既种既戒”,实是抓住了农业生产的“牛鼻子”,即选择良种与修缮农具。有了良种,播种的“百谷”才能“既庭且硕”;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农奴以“覃耜”去犁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覃耜”只是“既戒”工作的举隅,其它可以想见。除了选种与修具外,还需有其他一系列次要的准备工作,诗用“既备乃事
”一笔带过,笔墨精简,疏而不漏。用三个“既”字表示准备工作完成,干脆利落,要言不烦。末句冒出“曾孙是若”,好像很突兀,其实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曾孙”是当时政治、经济舞台的主角,也是此篇的核心人物,农奴一切卖力的活动都是为了顺应“曾孙”的欢心。春耕开局不错,最愉悦的人,当然是主角“曾孙”。这句客观上明确无误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主奴关系。从全篇看,第四章曾孙将出场巡视和主祭,这里先提一句作伏笔,也起到了贯通全篇血脉的作用,所谓着一子而满盘皆活。
次章追叙夏耘,即田间管理,主要写除杂草与去虫害。播种后倘让作物自生自灭,那秋收就很渺茫,因此必须加强管理,而且要贯穿百谷成长的全过程。“既方既皁,既坚既好。”四个“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特写,将作物阶段性生长的典型画面作了逐步推进的忠实记录,很有农业科学性,不谙农事的人是很难如此简练精确表述的。而“不稂不莠”却是关键句,即除尽了稂莠,才使粮食长势旺盛,这是略去了种种艰辛劳动过程而提炼出来的重要经验。另一条经验是灭虫。百谷有螟螣蟊贼以及蝗虫等许多天敌,如果不加清除,“田稚”难保,也许会导致粮食颗粒无收。除虫的办法,主要用火攻。让害虫在“炎火”中葬生
。由于虫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样可以完全由人工加以控制,所以先民又搬出了被称作“田祖”的农神,祈求田祖的神灵将虫害去尽。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但也表现了农夫们的迫切愿望。《诗经》中此处提到的除虫方法,后世继续奉行沿用,典型例子是唐代姚崇驱蝗。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虫大起,姚崇奏道:“《毛诗》云:‘秉彼蟊贼,以付炎火。’……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旧唐书·姚崇传》)于是遣使分道杀蝗,终于扑灭虫害,保住庄稼。这明显是受了《小雅·大田》诗的启发。
如果说上二章写的是尽人事,那么天时对于农业也至关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写了风调雨顺情况。阴云弥漫,细雨绵绵,真是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外界景观与内心感受打成一片,农夫的喜悦在这四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公田”、“私田”的先后关系中,展现了社会矛盾缓和时期农夫们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余五句写丰产丰收。若从正面写,谷穗金黄一片,农夫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肩挑车载沉甸甸,大囤小囤满满装,也可以写得沸沸扬扬
,动人心目,但那毕竟是寻常蹊径,易于雷同俗套。此诗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这些镜头读者闭目想像一下,是丰收还是歉收,不言而喻。至于怎么个丰收法,那就由读者各自去驰骋想像。该实的地方却留下一片空白,让人自行补充,这才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妙谛。对于此点,历代论者均赞赏不已。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疑问: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也或会作如是想。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种宽广胸怀和崇高美德,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此诗中的“寡妇”,比之唐代杜荀鹤诗中写到兵荒马乱时世的“山中寡妇”那“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的境况来,真是幸运多多。关于此句,还引发过一场怎样理解此诗主旨的论辩。《毛诗序》谓此诗“剌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而朱熹《诗序辨说》则驳道:“此序专以‘寡妇之利’一句生说。”至于两者优劣,应当说,寡妇之拾穗,也确实反映了贫民生活的无保障,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说诗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离谱。但从诗的整体意向而言,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赞美农夫通过辛勤劳动而喜得丰收。《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驳也属平允。
田间劳动大军正在收割捆载,忙得不亦乐乎,田头有农官“田唆”在第一线指挥督察,后方有妇女孩子提筐来送饭食,整个画面一片繁忙热闹景象。这时最高统治者“曾孙”来了,其热气腾腾场面顿时达于沸点,至少从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让人领悟到这一点。第四章实写曾孙省敛,与首章春耕时“曾孙是若”相呼应。更与上篇《甫田》描写“省耕”时情景密合无间,是一模一样的四句。这大约是当时颂扬王权的套话吧。接着是曾孙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牺牲粢盛恭敬祗奉,肃穆虔诚,为黎民为国祚祈福求佑。王权与神权互相依傍而彼此更为尊崇显赫,这大约也是曾孙省敛时所能做的最正儿八经的事吧。其实这都是歌功颂德的冠冕堂皇话,无甚精
义,后世捧场诗文的层出不穷,其源头也可追溯到《诗经》上,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此诗在艺术上造诣颇深。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为后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其中的人物,如农人、妇子、寡妇、田唆、曾孙,虽着墨无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动作,给人以真实感受。凡此均体现出诗作的艺术魅力,给人无穷回味。
创作背景此诗是《小雅·甫田》的姊妹篇,两诗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小雅·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因“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小雅·大田》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因“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