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2 14:19:25
出自魏晉王粲的《七哀詩三首·其二》
荊蠻非我鄉,何爲久滞淫。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岡有餘映,岩阿增重陰。狐狸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絲桐感人情,爲我發悲音。羁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譯文及注釋譯文荊州不是我的家鄉,卻長久無奈地在這裏滞留?極目望去,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天色漸晚更勾起我思鄉的情愁。山坡上映着太陽的餘晖,溝岩下的陰影顯得更加灰暗。奔跑的狐狸忙着趕回自己的洞穴,飛翔的鳥兒在鳥巢上盤旋。大江上湧動的浪花轟然作響,猿猴在臨岸的山林長吟,迅猛的江風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秋天的露水打濕了我的衣襟。夜深了我孤獨難眠,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樣,爲我發出悲涼的鄉音。在外寄人籬下什麽時候才是盡頭,心中充滿了難以排遣的憂愁。
注釋滞淫:長久停留。方舟泝大江:方舟,方形的小船。泝(sù),通“溯”:逆流而上。岩阿(ē):到處都是岩石的山阿。阿,山丘。增重陰:更黑暗。裳袂(mèi):下衣裙和上衣袖子。袂,袖子。攝:整理。絲桐:指琴,古人削桐爲琴,揀絲爲弦,故稱。羁旅:被羁絆而旅居在外,引申爲長久寄居他鄉。壯:盛,指憂
憂思深重。難任:難以承受。
賞析“荊蠻”四句寫詩人久客荊州的苦悶和日暮乘船泛江時所引起的思鄉之情。起句自問,噴射出強烈的感情,直抒久留荊州的怨憤。爲銷愁乘船泛江散心,不想銷愁愁更愁。江上日落餘輝,并船逆流而上,引起詩人思鄉懷歸的無限憂愁。“愁”字虛籠全篇,詩篇始終處于這悲愁的氛圍之中。
“山岡”以下八句寫日暮時的自然景色,抒發詩人思歸的凄苦之情。詩人攝下了落日西沉時大自然姿态的倏忽變化:山脊之上猶存夕陽餘輝,山谷本來就很陰暗,天将晚則更顯得陰暗幽深。起兩句寫了山色秀拔,給人以清新之感;又因日将西落,山谷愈暗,造成了一種凄清氣氛。“狐狸馳赴穴,飛鳥翔故林。”這兩句取《楚辭·哀郢》“鳥飛還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之意。日暮時刻,狐狸歸穴,鳥下窠巢。狐狸和飛鳥尚且思歸自己的穴巢,何況于人。“流波激情響,猴猿臨岸吟。”湍急的江流聲浪激越,山上的猴猿在岸邊凄厲嘶叫,氣氛越發凄涼。“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迅疾的江風吹動着衣袖,陰涼的露水沾濕衣裳。詩句點明秋季。秋風蕭瑟迅猛,白露陰寒濕衣,氣氛更爲陰冷。以上八句詩人用寒秋日暮、荒江的寂寞、凄涼的景色,來映襯自己内心思鄉念歸的悲凄。情動于中而發于景
,景見真情而感人。對仗優美,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烈,讀來十分流暢。這樣的例子古詩裏固然少見,在建安詩裏也是極少的。它已經突破了漢詩古樸渾厚的風格,下開兩晉南朝風氣了。
“獨夜”以下六句,由寫景轉入集中抒情,寫詩人夜不能眠憂思難忍的情狀。“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羁旅之客難以返歸,愁思不絕,夜不能眠。由“不能寐”而“攝衣起撫琴”,暗示着一種煩憂的過程。接下兩句,詩人以拟人手法賦物以人的情感,借以襯托、強化思歸感傷之情。琴也通曉人的心情,爲詩人的不幸而哀鳴。這“悲音”體現了詩人無處寄托又無從宣洩的哀愁。通過物之情表現人之情,這是傳統詩歌中常用而又精巧的描寫手法。最後兩句悲憤低沉,哀怨不絕。寄居他鄉永無盡頭,沉重憂傷難以承擔。這悲憤的結句同扣篇首詩句,哀怨之情直露,毫不掩飾愁思深重的離人形象,令人黯然神傷。
王粲久留荊州,不得舒展大志,此時此地,他憂多、愁多、憤懑多。這首詩抒發了他的沉痛之情,也是詩人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個人抱負無從施展的憂憤心情的流瀉。詩中具有相當強烈的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增添了抒寫思歸之情的濃郁效果。
創作背景詩中詩人抒寫自己久客荊州思鄉懷歸的感情。内容和詩人著名的《
登樓賦》相似。大約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荊州時的作品。
作者簡介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衆,被稱爲“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後歸曹操。
译文荆州不是我的家乡,却长久无奈地在这里滞留?极目望去,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天色渐晚更勾起我思乡的情愁。山坡上映着太阳的余晖,沟岩下的阴影显得更加灰暗。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大江上涌动的浪花轰然作响,猿猴在临岸的山林长吟,迅猛的江风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襟。夜深了我孤独难眠,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样,为我发出悲凉的乡音。在外寄人篱下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心中充满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注释滞淫:长久停留。方舟泝大江:方舟,方形的小船。泝(sù),通“溯”:逆流而上。岩阿(ē):到处都是岩石的山阿。阿,山丘。增重阴:更黑暗。裳袂(mèi):下衣裙和上衣袖子。袂,袖子。摄:整理。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拣丝为弦,故称。羁旅:被羁绊而旅居在外,引申为长久寄居他乡。壮:盛,指忧
忧思深重。难任:难以承受。
赏析“荆蛮”四句写诗人久客荆州的苦闷和日暮乘船泛江时所引起的思乡之情。起句自问,喷射出强烈的感情,直抒久留荆州的怨愤。为销愁乘船泛江散心,不想销愁愁更愁。江上日落余辉,并船逆流而上,引起诗人思乡怀归的无限忧愁。“愁”字虚笼全篇,诗篇始终处于这悲愁的氛围之中。
“山冈”以下八句写日暮时的自然景色,抒发诗人思归的凄苦之情。诗人摄下了落日西沉时大自然姿态的倏忽变化:山脊之上犹存夕阳余辉,山谷本来就很阴暗,天将晚则更显得阴暗幽深。起两句写了山色秀拔,给人以清新之感;又因日将西落,山谷愈暗,造成了一种凄清气氛。“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这两句取《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之意。日暮时刻,狐狸归穴,鸟下窠巢。狐狸和飞鸟尚且思归自己的穴巢,何况于人。“流波激情响,猴猿临岸吟。”湍急的江流声浪激越,山上的猴猿在岸边凄厉嘶叫,气氛越发凄凉。“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迅疾的江风吹动着衣袖,阴凉的露水沾湿衣裳。诗句点明秋季。秋风萧瑟迅猛,白露阴寒湿衣,气氛更为阴冷。以上八句诗人用寒秋日暮、荒江的寂寞、凄凉的景色,来映衬自己内心思乡念归的悲凄。情动于中而发于景
,景见真情而感人。对仗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烈,读来十分流畅。这样的例子古诗里固然少见,在建安诗里也是极少的。它已经突破了汉诗古朴浑厚的风格,下开两晋南朝风气了。
“独夜”以下六句,由写景转入集中抒情,写诗人夜不能眠忧思难忍的情状。“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羁旅之客难以返归,愁思不绝,夜不能眠。由“不能寐”而“摄衣起抚琴”,暗示着一种烦忧的过程。接下两句,诗人以拟人手法赋物以人的情感,借以衬托、强化思归感伤之情。琴也通晓人的心情,为诗人的不幸而哀鸣。这“悲音”体现了诗人无处寄托又无从宣泄的哀愁。通过物之情表现人之情,这是传统诗歌中常用而又精巧的描写手法。最后两句悲愤低沉,哀怨不绝。寄居他乡永无尽头,沉重忧伤难以承担。这悲愤的结句同扣篇首诗句,哀怨之情直露,毫不掩饰愁思深重的离人形象,令人黯然神伤。
王粲久留荆州,不得舒展大志,此时此地,他忧多、愁多、愤懑多。这首诗抒发了他的沉痛之情,也是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个人抱负无从施展的忧愤心情的流泻。诗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增添了抒写思归之情的浓郁效果。
创作背景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
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作者简介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