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20:10:48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杜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垆仍是卓文君。譯文及注釋譯文人生在世,哪裏沒有與朋友的離别?在戰亂年代,短暫的分離也讓人依依惜别。遠處雪嶺那邊朝廷的使臣還稽留天外未歸,近處松州一帶也還駐紮着朝廷的軍隊。座中的醉客們邀請我這清醒的人喝酒,而江水上空明亮的雲夾雜着濃黑的雨雲,變幻不定,就像現今的社會局勢動蕩不安。已經老大無成了,在這成都裏面的美酒還真可以用來度過晚年,更何況有像卓文君這樣的美女當垆賣酒。
注釋杜工部:即杜甫。因杜甫被授有檢校工部員外郎官銜,因此人稱杜工部。這裏表明是模仿杜詩風格,因而以“蜀中離席”爲題。離群:分别。《禮記·檀弓》:“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雪嶺:即大雪山,一名蓬婆山,主峰名貢嘎山,在今四川西部康定縣境内,其支脈綿延于四川西部,被稱爲大雪山脈。唐時爲唐與吐蕃邊境。杜甫《歲暮》:“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又《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得空字》:“劍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天外使:唐朝往來吐蕃的使者。松州:唐設松州都督府,屬劍南道,治下所轄地面頗廣,治所
所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内。因西鄰吐蕃國,是唐朝西南邊塞,故長有軍隊駐守。殿前軍:本指禁衛軍,此借指戍守西南邊陲的唐朝軍隊。延:請,勸。醒客:指作者自己。晴雲雜雨雲:明亮的晴雲夾雜着雨雲,這裏是比喻邊境軍事的形勢變幻不定。送老:度過晚年。當垆:面對酒垆,指賣酒者。卓文君:漢代女子,因與司馬相如相愛而被逐出家門,而後卓文君在臨邛(qióng)親自當垆賣酒。此處用卓文君喻指賣酒的女子。
賞析李商隐此詩繼承了杜甫詩的風格,把時事引入傳統的酬贈之作,恢複并發展了杜甫七律感時傷世和憂國憂民這種詩歌風格。
詩歌一開頭就是一個反诘句:“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離别的普遍和平常,讓讀者在诘問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歡離合,個人的命運又是怎樣身不由己。詩人雖然有着無盡的感歎,但是調子并不悲傷。細細體味,詩中還隐含着這樣的意思:既然人生離别在所難免,不如以曠達處之。後半句筆鋒一轉,轉到“世路幹戈”這個大背景上,道出在幹戈中離别的沉重感傷,思路跳躍奔騰,“大開大合,矯健絕倫”。如此讀來,不僅曲折頓挫、氣勢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傷時感世之情,可謂落筆不凡。
“雪嶺未歸天外使,
松州猶駐殿前軍”,這兩句緊承上文的“世路幹戈”,寫出了當前的動蕩局勢。當時唐王朝和吐蕃、黨項經常發生邊境争奪戰争,朝廷屢派使者處理邊境事宜,局勢緊張,動蕩不安。然而詩人并未将劍拔弩張的戰争場景白描出來,而是從側面含蓄地指出時局的紛亂:使者久久未得回歸,可見矛盾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局勢非常不穩定;而邊境處有大軍駐紮,也足以想象局勢的一觸即發。這兩句詩氣象闊大,感慨深沉,不僅簡潔醒目地勾勒出西北邊境曆年戰亂的緊張局面,更飽含着詩人無限憂國傷時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這兩句從時事轉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斷地向醒客敬酒;遠處的江面上,晴雲夾雜着雨雲,也不知道天氣會如何。看着人們隻顧互相勸酒,詩人不免感慨萬端。詩人用“醉客"來指餞行席上的醉者,同時暗喻其爲渾渾噩噩、不關心國事的庸碌之輩。此處是暗用了《楚辭·漁父》屈原的詩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此時此刻,有誰能夠理解自己憂國傷亂的心情呢,這些憂慮隻能自己慢慢地咀嚼了。“晴雲”、“雨雲”也不僅僅是指天氣的變幻不定,更是比喻社會局勢的動蕩不安,透露出詩人的無限憂慮。該句中“醉客”對“醒客”,“晴雲”對“雨雲”,不
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韻之美,更是運用了一語雙關的修辭手法,因此顯得意義豐厚。除此以外,這還是“當句對”,即不但上下旬互相對仗,而且每句當中又自爲對仗。這種手法始創于杜甫,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但成熟、定型卻在李商隐,他的詩歌中有大量的類似之作,如“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幹”等,都用了這種手法。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垆仍是卓文君”,末聯緊扣“蜀中離席”的詩題,話題仍回到餞别。有人說這是主人留客之語,如此美好的成都生活,何忍遠離。但是實則“美酒”、“卓文君”這些陳述,看似寬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卻是反襯詩人生活漂泊,家國無依的沉重心情。同時又暗指時事堪悲,一些人卻沉迷于于酒色,流連忘返,着實讓人不齒。從表面看是贊美,但實際上蘊含着詩人對“醉客”的婉諷。另外,在最後一句中用上卓文君這個典故,也隐約表達了詩人希望在仕途上被重用的思想感情。
全詩看來,詩歌體現了李商隐關懷國事,憂慮時局的政治熱情。詩人以矯健凄婉的筆力表達了一種深沉凝重的思想。詩歌的藝術也頗顯精密,世路幹戈,朋友離别是總起,下面寫“幹戈”而感傷
時勢,接着寫“離群”而感傷别離,結尾卻因濃重的憂時情懷而超越了個人的離群之别。全詩脈絡精細,變化重重,頗具韻味。這也是李商隐極意學習杜詩的地方。
王安石曾指出,唐朝人學習杜甫而真正得到杜詩神韻的就隻有李商隐一人而已。李商隐在該詩中把時事之感融人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緊緊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大,情韻深厚,筆力雄健,結構上參差錯落,富于變化。詩的風格沉郁頓挫,蒼勁雄邁,與杜甫晚年的七律,如《恨别》、《登樓》、《秋興八首》等詩很相近,而與詩人描寫愛情的《無題》那種隐微幽深、凄婉動情的風格大有不同。不過,李商隐此詩,并非單純的模拟,更有自己的特色,詩歌中融入了較多的個人身世之感。其體情之入骨,用情之深摯,是他一以貫之的風格。
創作背景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爲節度使府書記、檢校工部郎中,直到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春天,事畢,李商隐即将返回梓州,于是在臨行餞别的宴席上寫了此詩。
作者簡介李商隐,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荥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骈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
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隐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争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译文人生在世,哪里没有与朋友的离别?在战乱年代,短暂的分离也让人依依惜别。远处雪岭那边朝廷的使臣还稽留天外未归,近处松州一带也还驻扎着朝廷的军队。座中的醉客们邀请我这清醒的人喝酒,而江水上空明亮的云夹杂着浓黑的雨云,变幻不定,就像现今的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已经老大无成了,在这成都里面的美酒还真可以用来度过晚年,更何况有像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当垆卖酒。
注释杜工部:即杜甫。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这里表明是模仿杜诗风格,因而以“蜀中离席”为题。离群:分别。《礼记·檀弓》:“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雪岭:即大雪山,一名蓬婆山,主峰名贡嘎山,在今四川西部康定县境内,其支脉绵延于四川西部,被称为大雪山脉。唐时为唐与吐蕃边境。杜甫《岁暮》:“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又《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松州:唐设松州都督府,属剑南道,治下所辖地面颇广,治所
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因西邻吐蕃国,是唐朝西南边塞,故长有军队驻守。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延:请,劝。醒客:指作者自己。晴云杂雨云:明亮的晴云夹杂着雨云,这里是比喻边境军事的形势变幻不定。送老:度过晚年。当垆:面对酒垆,指卖酒者。卓文君:汉代女子,因与司马相如相爱而被逐出家门,而后卓文君在临邛(qióng)亲自当垆卖酒。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赏析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
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诗人虽然有着无尽的感叹,但是调子并不悲伤。细细体味,诗中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不如以旷达处之。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思路跳跃奔腾,“大开大合,矫健绝伦”。如此读来,不仅曲折顿挫、气势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可谓落笔不凡。
“雪岭未归天外使,
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并未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诗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忧国伤乱的心情呢,这些忧虑只能自己慢慢地咀嚼了。“晴云”、“雨云”也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幻不定,更是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透露出诗人的无限忧虑。该句中“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不
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韵之美,更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因此显得意义丰厚。除此以外,这还是“当句对”,即不但上下旬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这种手法始创于杜甫,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但成熟、定型却在李商隐,他的诗歌中有大量的类似之作,如“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等,都用了这种手法。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末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话题仍回到饯别。有人说这是主人留客之语,如此美好的成都生活,何忍远离。但是实则“美酒”、“卓文君”这些陈述,看似宽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却是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同时又暗指时事堪悲,一些人却沉迷于于酒色,流连忘返,着实让人不齿。从表面看是赞美,但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醉客”的婉讽。另外,在最后一句中用上卓文君这个典故,也隐约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仕途上被重用的思想感情。
全诗看来,诗歌体现了李商隐关怀国事,忧虑时局的政治热情。诗人以矫健凄婉的笔力表达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思想。诗歌的艺术也颇显精密,世路干戈,朋友离别是总起,下面写“干戈”而感伤
时势,接着写“离群”而感伤别离,结尾却因浓重的忧时情怀而超越了个人的离群之别。全诗脉络精细,变化重重,颇具韵味。这也是李商隐极意学习杜诗的地方。
王安石曾指出,唐朝人学习杜甫而真正得到杜诗神韵的就只有李商隐一人而已。李商隐在该诗中把时事之感融人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结构上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苍劲雄迈,与杜甫晚年的七律,如《恨别》、《登楼》、《秋兴八首》等诗很相近,而与诗人描写爱情的《无题》那种隐微幽深、凄婉动情的风格大有不同。不过,李商隐此诗,并非单纯的模拟,更有自己的特色,诗歌中融入了较多的个人身世之感。其体情之入骨,用情之深挚,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
创作背景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直到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春天,事毕,李商隐即将返回梓州,于是在临行饯别的宴席上写了此诗。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
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