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01:55:24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秋懷》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感事悲雙鬓,包羞食萬錢。鹿車何日駕,歸去颍東田。譯文及注釋譯文這節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鬓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麽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着鹿車,回到颍東,耕田植桑。
注釋秋懷:秋日的思緒情懷。節物:節令風物。酒旗:酒店懸挂于路邊用與招攬生意的錦旗。包羞:對所做事感到恥辱不安。鹿車:用人力推挽的小車。《風俗通義》說因其窄小,僅載得下一鹿,故名。颍東:指颍州(今安徽阜陽)。歐陽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樂西湖之勝,将蔔居,不久内遷。翌年,約梅聖俞買田于颍。
鑒賞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和感歎國事的複雜情感。首聯說應季節時令而産生的景物難道不好嗎?爲什麽所引起的秋思卻這樣令人心神沮喪呢?颔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描繪“節物”,詠盡秋日佳趣。那麽,究竟爲何而心緒黯然?該聯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搖于西風中,菊花在細雨中盛開之景形象描述,以樂景襯哀情照映首聯,并從側
側面烘托出詩人心情的黯然。頸聯告知我們,詩人因感歎國事,連雙鬓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茫了!自己實在羞于過這種食厚祿而于中無補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聯便寫作者歸隐的思想。這就是詩人心緒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凄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羁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身世經曆,以“悲秋”、“秋興”、“秋懷”爲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如黃庭堅的“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秋懷》二首之二)便是這類感秋抒懷詩中的佳作。這兩首《秋懷》詩,并未憑秋色訴離情,托秋意寫别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們的憂國之心,格調高緻。
歐陽修詩的首聯“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用反問句式,點明自己熱愛自然而又心緒黯然的矛盾。秋天不僅令人心曠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黃蟹肥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本應令人欣喜陶醉,爲什麽反而使詩人黯然神傷呢?--這就不能不引起讀者的疑問。頸聯承第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感事悲雙鬓,包羞食萬錢。”要理解這
兩句,先須了解“感
事”和“包羞”的内涵。詩人幼孤家貧,生性節儉,而今已有豐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顯然不是個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國家大事。如果說上句尚屬隐約其詞,那麽,下句便由隐約而明朗:所謂“包羞”,即指所作所爲于心不安,隻感到恥辱。唐代杜牧《題烏江亭》詩雲: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那是批評項羽不能包羞忍恥,再振羽翼。歐陽修詩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兩句意爲:因感歎國事,連雙鬓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蒼了,自己實在羞于過這種食厚祿而于國無補的苟且生活。其憂國之情溢于言表。
這種拳拳憂國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繪得以展現的。詩人以景傳情,情韻深長。歐陽修的詩颔聯承首句描繪“節物”: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西風裏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十字詠盡秋日佳趣。《雪浪齋日記》雲:“或疑六一詩,以爲未盡妙,以質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詩隻欲平易耳。如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豈不佳?’”這聯名句,不用一個系詞,不着半點雕飾,以純白描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典型的季節風物,也寫出了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喜愛之情;不僅有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
首》其一)那樣的自然美景,也有張籍“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成都曲》)那樣的市井側影,可謂出語平淡而寄情深邃。
歐詩從感念“節物”出發,借景抒懷,表達了作者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既慕隐居而又難能如願,熱愛生活和感歎國事的複雜感情。羅詩則表現了深切的亡國之痛,如“凄涼”、“那堪”、“風雨”及“氈寒”等詞,無一提及國勢,卻洋溢着作者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焦灼以至失望憤慨的情緒,含蘊是深廣的。
歐詩尾聯借用佛教用語,憤然思歸:“鹿車何日駕?歸去颍東田。”鹿車,借用佛家語,此處以喻歸隐山林。兩句意謂:何日才能駕起鹿車,回到颍東去過躬耕田畝的生活呢?詩人以“賢者避世”之想,表現了對與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惡。歐陽修《六一居士傳》自述,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故號六一居士。參照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歸去颍東田”,即有儒家憂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總之,這首詩“實而有條理”,流轉自然,語無華飾而愛國情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八月,“慶曆新政”失敗,執政大臣杜衍
、範仲淹等相繼被斥逐。歐陽修因上書爲他們辯護,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此詩即作于滁州到任後的一個秋天。
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谥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轼、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将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轼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译文及注释译文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注释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节物:节令风物。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鉴赏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颔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究竟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
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
两句,先须了解“感
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绘得以展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
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
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势,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总之,这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
、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此诗即作于滁州到任后的一个秋天。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