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03:13:52
出自唐代杜甫的《野人送朱櫻》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鑒賞本詩作于寶應元年(762)夏,此時嚴武再次鎮蜀。嚴父挺之與杜甫是舊交,嚴武屢次造訪草堂,關懷有加。“西蜀櫻桃也自紅”,這是杜甫入蜀後第三次産生的親切感受:成都的櫻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樣“自”然地垂下鮮“紅”的果實。“野人相贈滿筠籠,”野人,指村農;筠籠,竹籃。村農以“滿”籃鮮果“相贈”,足見詩人與鄰裏相處歡洽。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上句寫櫻桃成熟,詩人說,我幾次把櫻桃從籃中移置盤内,生恐碰損,卻仍“愁”碰“破”。“萬”形容數量其多。“許”,這樣。下句寫櫻桃大小相等,詩人說,櫻桃“萬顆勻圓”,令人驚“訝”:爲何大小竟這樣相“同”呢?二句寫櫻桃形體,隐含對果農種植技藝與勞動的贊美之意。
杜甫雖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會歸秦”,“臨危莫愛身”(《奉送嚴公入朝十韻》)的想望和心願。因而常常憶起在長安的往事。于是後四句便成爲他忠愛之誠的由衷流露。“憶昨賜沾門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宮。”二句是追憶任左拾遺時在宮中蒙受恩賜,擎
擎持歸家的情景。
大明宮中有宣政殿,中書、門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門下省内接受櫻桃之賜,退朝時分,徐徐擎出宮門。這一聯的驚奇之處在于,詩人用兩個專有名詞不動聲色地寫出了對皇恩的感戴。專有名詞在詩中給人的聯想是很少的,但此處卻給人堂皇之感,“門下”表現了空間的縱深,“大明”渲染出莊嚴輝煌的氣勢,兩個實打實的名詞被詩人巧妙地虛化了。唐人李嘉祐詩雲“秋冷白雲司”,“白雲司”指刑部,與“秋冷”連屬,别有清峭之氣,和杜詩此聯一樣,都是點鐵成金之句。
以時間詞爲标識,全詩可分作三層:前兩聯——“今日”;第三聯——“昨日”;第四聯——“今日”。第三聯出于詩人的記憶。引逗這記憶的,是“野人送朱櫻”這麽一個小小的事件。詩的第一聯把題目展開了:“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起句看似自然,實則不同尋常,這全體現在最虛的“也”字上。最輕的字眼,詩人賦予其最飽滿的重量。“也”字像是一個呼喚,喚起了當年長安宮中的賜櫻之事,原來西蜀的櫻桃也這麽紅啊,時空的感覺包孕在這個“也”字之中。
詩的首聯中,“也”字之外,“紅”、“滿”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與下聯以“愁”、“訝”寫對櫻桃的珍惜是呼應着的。清人朱瀚說:
“紅言其熟,起細寫仍破;滿言其多,起萬顆許同”。“寫”同“瀉”,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許”,唐人常用口語,如許之意,“訝許同”,即令“我”驚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詩雲:“訝許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語,言約義豐,見出詩人語言的錘煉之功。末聯“金盤玉箸”承第三聯大明宮富麗堂皇的意象而來,從記憶中醒來,回到“任轉蓬”的蜀地“此日”。
這是一首詠物詩。它以“朱櫻”爲描寫對象,采用今昔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供職門下省時的生活細節的深情憶念。這就從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層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們看到一個既與勞動群衆友善,又對王朝懷有忠愛的詩人的複雜感情。昔人謂“杜詩詠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齋詩話》)此詩可貴處,就在于能畫出一個飄零中的詩人。與此相适應,此詩“終篇語皆遒麗。”櫻桃“自紅”,野人“相贈”,“憶昨賜沾”,“早朝擎出”,“ 此日嘗新”,都以遒勁取勝。而“細寫愁仍破”, “ 勻圓訝許同”,與“金盤玉筋無消息”等,則又顯得很明麗。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寶應元年(762)夏,時嚴武再次鎮蜀。武父挺之與杜甫是舊交,故武曾幾次枉駕草堂。與此同時,杜甫也常與田父野老往來。他不僅寫了《遭田
父泥飲美嚴中丞》等名篇,還有這一即興佳作。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鉴赏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
擎持归家的情景。
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唐人李嘉祐诗云“秋冷白云司”,“白云司”指刑部,与“秋冷”连属,别有清峭之气,和杜诗此联一样,都是点铁成金之句。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引逗这记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起句看似自然,实则不同寻常,这全体现在最虚的“也”字上。最轻的字眼,诗人赋予其最饱满的重量。“也”字像是一个呼唤,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
诗的首联中,“也”字之外,“红”、“满”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与下联以“愁”、“讶”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清人朱瀚说:
“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写”同“泻”,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许”,唐人常用口语,如许之意,“讶许同”,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诗云:“讶许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语,言约义丰,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记忆中醒来,回到“任转蓬”的蜀地“此日”。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昔人谓“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沾”,“早朝擎出”,“ 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 “ 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时严武再次镇蜀。武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故武曾几次枉驾草堂。与此同时,杜甫也常与田父野老往来。他不仅写了《遭田
父泥饮美严中丞》等名篇,还有这一即兴佳作。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