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11:54:16
出自宋代石孝友的《蔔算子·見也如何暮》
見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應難見也難,後會難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鑒賞“見也如何暮。”起句即歎相見恨晚。“也”字,如聞歎惋之聲。相見爲何太晚呵!主人公是個中人,見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歎,此正無理而妙。從此一聲發自肺腑的歎恨,已足見其情意之重,相愛之摯矣。但亦見得其心情之枨觸。此爲何故?“别也如何遽。”又是一聲長歎:相别又爲何太匆忙呵!原來,主人公眼下正當離别。此句中如何,亦作爲何解。歎恨爲何倉促相别,則兩人忘形爾汝,竟不覺光陰荏苒,轉眼就要相别之情景,可不言而喻。
上句是言過去,此句正言現在。“别也應難見也難”,則是把過去之相見、現在之相别一筆挽合,并且暗示着将來難以重逢。相見則喜,相别則悲,其情本異。相見時難,相别亦難,此情則又相同。兩用難字,挽合甚好,語意精辟。不過,相别之難,隻緣兩情之難舍難分,相見之難,則爲的是人事錯迕之不利。兩用難字,意蘊不同,耐人尋味。
見也難之見字,一語雙關,亦須體味。見,既指初見,也指重見,觀上下文可知。初見誠爲不易——“見也如何暮”。重見更爲艱難——“後會無憑據”
”。後會無憑,關合起句“見也如何暮”,及上句“見也難”之語,可知此一愛情實有其終難如願以償的一番苦衷隐痛。主人公情好如此,而終難如願以償,其原因不在主觀而在客觀方面,也可想而知。
事實上,雖說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了眷屬,可是畢竟是此事古難全呵。上片歎恨相見何晚,是言過去,又歎相别何遽,是言現在,再歎後會無憑,則是言将來。在此一片歎惋聲中,已道盡此一愛情過去現在未來之全部矣。且看詞人他下片如何寫。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寫行人臨去時心下猶豫。行人去也,可是又怎樣去得了、舍得走呵!可是要“住”,即留下不去呢,情勢所迫,又怎麽能夠?正是“住也應難去也難”。此句與上片同位句句法相同,亦是挽合之筆。句中兩用難字,意蘊相同。而“别也應難見也難”之兩用難字,則所指不同。此皆須細心體味。寫臨别之情,此已至其極。
然而,結句仍寫此情,加倍寫之,筆力始終不懈。“此際難分付。”此際正謂當下臨别之際。分付訓發落,宋人口語。難分付,猶言不好辦。多情自古傷離别,而臨别之際最傷心。此時此刻,唯有徒喚奈何而已。詞情在高潮,戛然而止,餘音卻在繞梁,三日不絕!
評析此詞在藝術上富于創新。其構思、結構、語言、聲
情皆可稱道。先論其構思。一般離别之作,皆借助情景交煉,描寫離别場景,刻畫人物形象,以烘托、渲染離情。此詞卻跳出常态,另辟蹊徑,既不描寫景象,也不刻畫人物形象,而是直湊單微,托出離人心态。如此則人物情景種種,讀者皆可于言外想象得之。
此詞以“見”、“别”、“去”、“住”四字爲綱領,反複回吟聚短離長、欲留不得的怅惘。前後上下僅更動一兩字,拙中見巧,确是言情妙品。可知詩文不必求花描,情之所至,口邊語亦自佳。
在中國文學中,意内言外含蓄之美,并非限于比興寫景,也可見諸賦筆抒情,此詞即是一證。次論其結構。《蔔算子》詞調上下片句拍勻稱一緻,此詞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營造其抒情結構。上下片句法完全一樣,全幅結構結态便具有對仗嚴謹之美。但上片是總寫相見、相别、後會無憑,把過去現在将來概括一盡,下片則全力以赴寫臨别,突出最使離人難以爲懷的一瞬,使全曲終于高潮,便又在整齊對應中顯出變化靈活之妙。
再論其語言。此詞語言純然口語,明白如話,讀上來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尤其詞中四用如何,五用難字,八用也字,兼以分付結尾,真是将情人臨别傷心惶惑無可奈何萬般難堪之情,表現得淋漓盡緻。
作者簡介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
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隐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出自宋代石孝友的《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鉴赏“见也如何暮。”起句即叹相见恨晚。“也”字,如闻叹惋之声。相见为何太晚呵!主人公是个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正无理而妙。从此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恨,已足见其情意之重,相爱之挚矣。但亦见得其心情之枨触。此为何故?“别也如何遽。”又是一声长叹:相别又为何太匆忙呵!原来,主人公眼下正当离别。此句中如何,亦作为何解。叹恨为何仓促相别,则两人忘形尔汝,竟不觉光阴荏苒,转眼就要相别之情景,可不言而喻。
上句是言过去,此句正言现在。“别也应难见也难”,则是把过去之相见、现在之相别一笔挽合,并且暗示着将来难以重逢。相见则喜,相别则悲,其情本异。相见时难,相别亦难,此情则又相同。两用难字,挽合甚好,语意精辟。不过,相别之难,只缘两情之难舍难分,相见之难,则为的是人事错迕之不利。两用难字,意蕴不同,耐人寻味。
见也难之见字,一语双关,亦须体味。见,既指初见,也指重见,观上下文可知。初见诚为不易——“见也如何暮”。重见更为艰难——“后会无凭据”
”。后会无凭,关合起句“见也如何暮”,及上句“见也难”之语,可知此一爱情实有其终难如愿以偿的一番苦衷隐痛。主人公情好如此,而终难如愿以偿,其原因不在主观而在客观方面,也可想而知。
事实上,虽说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可是毕竟是此事古难全呵。上片叹恨相见何晚,是言过去,又叹相别何遽,是言现在,再叹后会无凭,则是言将来。在此一片叹惋声中,已道尽此一爱情过去现在未来之全部矣。且看词人他下片如何写。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写行人临去时心下犹豫。行人去也,可是又怎样去得了、舍得走呵!可是要“住”,即留下不去呢,情势所迫,又怎么能够?正是“住也应难去也难”。此句与上片同位句句法相同,亦是挽合之笔。句中两用难字,意蕴相同。而“别也应难见也难”之两用难字,则所指不同。此皆须细心体味。写临别之情,此已至其极。
然而,结句仍写此情,加倍写之,笔力始终不懈。“此际难分付。”此际正谓当下临别之际。分付训发落,宋人口语。难分付,犹言不好办。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临别之际最伤心。此时此刻,唯有徒唤奈何而已。词情在高潮,戛然而止,余音却在绕梁,三日不绝!
评析此词在艺术上富于创新。其构思、结构、语言、声
情皆可称道。先论其构思。一般离别之作,皆借助情景交炼,描写离别场景,刻画人物形象,以烘托、渲染离情。此词却跳出常态,另辟蹊径,既不描写景象,也不刻画人物形象,而是直凑单微,托出离人心态。如此则人物情景种种,读者皆可于言外想象得之。
此词以“见”、“别”、“去”、“住”四字为纲领,反复回吟聚短离长、欲留不得的怅惘。前后上下仅更动一两字,拙中见巧,确是言情妙品。可知诗文不必求花描,情之所至,口边语亦自佳。
在中国文学中,意内言外含蓄之美,并非限于比兴写景,也可见诸赋笔抒情,此词即是一证。次论其结构。《卜算子》词调上下片句拍匀称一致,此词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营造其抒情结构。上下片句法完全一样,全幅结构结态便具有对仗严谨之美。但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则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便又在整齐对应中显出变化灵活之妙。
再论其语言。此词语言纯然口语,明白如话,读上来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尤其词中四用如何,五用难字,八用也字,兼以分付结尾,真是将情人临别伤心惶惑无可奈何万般难堪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
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