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于昭于天,皇以间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9:22:58

出自先秦的《周頌·桓》

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間之。譯文及注釋

譯文萬國和睦,連年豐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風凜凜的武王,擁有英勇的兵将,安撫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興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蒼,請皇天監察我周室家邦。

注釋綏:和。萬邦:指天下各諸侯國。婁(lǚ):同“屢”。匪解(fēi xiè):非懈,不懈怠。桓桓:威武的樣子。保:擁有。士:指武士。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國而擁有天下。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於(wū):歎詞。昭:光明,顯耀。皇:皇天。間(jiàn):通“瞷”,監察。

鑒賞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頌》曰:……又作《武》,……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可知《桓》是樂舞《大武》六成(第六場)的歌詩(關于《大武》的詳細介紹,見《周頌·我将》一詩的鑒賞文字)。據《禮記·樂記》,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曆史事件作有如下說明:“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複綴,以崇天子(按,舊讀“崇”下斷句,非)。”鄭玄注解“六成”爲“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而《毛詩序》雲:“《

《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孔穎達疏雲:“《桓》詩者,講武類祃之樂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陳列六軍,講習武事,又爲類祭于上帝,爲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後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爲此歌焉。”則所述與《禮記》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遠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經統有四方,則毛序孔疏謂此詩爲武王伐殷講武類祃之樂歌與原詩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帶成王東伐奄國之後,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及遠國使者,舉行閱兵儀式,即所謂“兵還振旅”,以揚天子之威的史實,《桓》詩即爲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

  詩的前三句,是以“綏萬邦,婁豐年”來證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婁豐年”在農耕社會對赢得民心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百姓對能緻物阜年豐的王朝總會表示擁護;而獲得農業豐收,在上古時代離不開風調雨順的自然條件,“婁豐年”便理所當然地成爲天意的象征。中間四句歌頌英勇的武王和全體将士,并告訴全體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衛周室。疊字詞“桓桓”領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壯的氣勢,而“于以四方”雲雲,與首句“綏萬邦”上下绾合,一強調國泰

民安,一強調征服統治,而都有周室君臨天下的自豪感。最後兩句是禱告上蒼、讓天帝來作證,以加強肯定,同時也是對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應。詩的核心就是揚軍威以震懾諸侯,從而達到樹立周天子崇高權威的目的,其内容正與《尚書·周書·多方》一緻。詩名爲《桓》,“桓”即威武之貌,正點明了主題。詩的語言雍容典雅,威嚴而出之以和平,呈現出一種歡樂的氛圍,湧動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氣。

創作背景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爲《周頌·桓》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纣成功告廟之時,當時隻有三成。《周頌·桓》詩即爲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

出自先秦的《周颂·桓》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译文注释

译文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注释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娄(lǚ):同“屡”。匪解(fēi xiè):非懈,不懈怠。桓桓:威武的样子。保:拥有。士:指武士。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於(wū):叹词。昭:光明,显耀。皇:皇天。间(jiàn):通“瞷”,监察。

鉴赏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鉴赏文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

《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

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创作背景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周颂·桓》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纣成功告庙之时,当时只有三成。《周颂·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于昭于天,皇以间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3272.html

上一篇: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