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02:02:14

出自宋代蘇轼的《寒食雨二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裏。也拟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賞析

  第一首借寒食前後陰雨連綿、蕭瑟如秋的景象,寫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華似水的心情。詩人對海棠情有獨鍾,并多次在詩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中說:“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且對自己與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運,發出深深歎息。這首詩後段對海棠花謝的歎惋,也正是詩人自身命運的寫照。他對橫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的絕妙比喻,正是對自己橫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的命運的借喻。

  假如說前一首詩表現貶谪之悲還較含蓄,第二首則是長歌當哭,宣洩了詩人心頭無限的積郁。詩中先描寫雨勢兇猛,長江暴漲,似欲沖入詩人居所。而風雨飄搖之中,詩人的小屋如一葉漁舟,飄蕩于水雲之間的狀況“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二句,描

描寫物質生活的極度匮乏與艱難,表現了詩人在黃州時常迫于饑寒的窘況。詩人從前在京師、杭州等地,每逢寒食佳節,曾經有過許多賞心樂事,如今卻隻有滿目蕭條、滿目凄涼,他不由得悲極而發出“那知是寒食”的設問。寒食、清明又是祭祖、掃墓的日子,看見“烏銜紙”,詩人這才恍悟,當前确實正是寒食節令,這故作回旋的筆墨,突顯了詩人痛定思痛的心情。詩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君門九重欲歸不能,親人墳墓遠隔萬裏欲祭不可,于是篇末說是要學阮籍窮途之哭,又反用韓安國典,表示對政治的冷淡和憂讒畏譏的心情。

  在藝術特色上,《寒食雨二首》分别以人聲韻與上聲韻傳達詩人苦悶的心境。通篇緊扣寒食節的主題。章法結構緊密,虛實相間。還以“空庖”、“寒菜”、“破竈”、“濕葦”等空寒物象,突現窘迫的物質生活;以“紙”、“墳墓”、“死灰”等死亡意象,渲染凄怆悲涼的基調,風格沉郁,顯示出一種沉穩悲壯的人格力量。但是,作者即使在“春江欲入戶”的艱苦環境中,仍不失那份天真的童心。大水都快淹進門了。他還在想象“小屋如漁舟,潆潆水雲裏”的那種樂趣。這正是東坡獨特、可愛的地方。他很少作愁苦的呻吟,更不會無病呻吟,還時不時展現幾分幽默感,如“空庖煮寒菜

,破竈燒濕葦”、小屋如漁舟,潆潆水雲裏”,幾乎已經從忍受苦難升華爲诙諧欣賞的态度了。

  賀裳《載酒園詩話》說詩人“黃州詩尤多不羁”,認爲此詩“最爲沉痛”。黃州時期,蘇轼寫了不少曠遠清超的詩詞,但這首詩實在寫出了他最爲真實、沉痛的内心感情。詩人手書此二詩的真迹至今猶存,也可見其對此二詩的重視。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節。東坡依然處境艱難,生活凄涼。心情孤郁。經過險惡的政治鬥争和牢獄的折磨,東坡的個性收斂了許多。這兩首詩充分表現了這種心境平和之後的無奈和絕望。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寒食雨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赏析

  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象,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

  假如说前一首诗表现贬谪之悲还较含蓄,第二首则是长歌当哭,宣泄了诗人心头无限的积郁。诗中先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似欲冲入诗人居所。而风雨飘摇之中,诗人的小屋如一叶渔舟,飘荡于水云之间的状况“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二句,描

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诗人从前在京师、杭州等地,每逢寒食佳节,曾经有过许多赏心乐事,如今却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他不由得悲极而发出“那知是寒食”的设问。寒食、清明又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看见“乌衔纸”,诗人这才恍悟,当前确实正是寒食节令,这故作回旋的笔墨,突显了诗人痛定思痛的心情。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君门九重欲归不能,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于是篇末说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又反用韩安国典,表示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情

  在艺术特色上,《寒食雨二首》分别以人声韵与上声韵传达诗人苦闷的心境。通篇紧扣寒食节的主题。章法结构紧密,虚实相间。还以“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象,突现窘迫的物质生活;以“纸”、“坟墓”、“死灰”等死亡意象,渲染凄怆悲凉的基调,风格沉郁,显示出一种沉稳悲壮的人格力量。但是,作者即使在“春江欲入户”的艰苦环境中,仍不失那份天真的童心。大水都快淹进门了。他还在想象“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的那种乐趣。这正是东坡独特、可爱的地方。他很少作愁苦的呻吟,更不会无病呻吟,还时不时展现几分幽默感,如“空庖煮寒菜

,破灶烧湿苇”、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几乎已经从忍受苦难升华为诙谐欣赏的态度了。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诗人“黄州诗尤多不羁”,认为此诗“最为沉痛”。黄州时期,苏轼写了不少旷远清超的诗词,但这首诗实在写出了他最为真实、沉痛的内心感情。诗人手书此二诗的真迹至今犹存,也可见其对此二诗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节。东坡依然处境艰难,生活凄凉。心情孤郁。经过险恶的政治斗争和牢狱的折磨,东坡的个性收敛了许多。这两首诗充分表现了这种心境平和之后的无奈和绝望。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3799.html

上一篇: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