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阑红芍药,已抽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9 21:17:14
出自宋代章良能的《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馀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譯文及注釋譯文柳色深暗花姿明麗濃濃一片燦爛春景,小巧闌幹邊剛抽出的花芽如玉簪,那是羞紅的芍藥正暗自結苞含情。細雨止後暖風軟軟裏送來一陣細碎鳥鳴。白晝緩緩拖長猶帶初情的談談春陰。過去的去了不必在往事沉溺中低吟。正是春光和熙了不牽挂悠閑一身,隻需趁興遊賞将水榭亭台登臨。啊,處處都尋見昔日遊曆的依稀腳印,無可找尋的隻有失去的少年心。
注釋春事:春色,春意。簪:婦女插鬓的針形首飾,這裏形容纖細的花芽。風軟碎鳴禽:用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的詩句。碎,鳥鳴聲細碎。遲遲:和緩的樣子。
賞析這首詞所寫的,可能并非詞人日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鄉做官多年,終于久遊歸來,或者少年時曾在某地生活過,而此時又親至其地,重尋舊迹。
“小闌”兩句,畫出那小闌幹圍着的花圃,紅芍藥長得枝葉繁茂,花兒已經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這亦即是晁補之筆下所描寫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尋無路,試向我、小園徐步。一欄紅藥,倚風含露,春自未
未曾歸去。”(《金鳳鈎》)“雨餘”句寫風聲,鳥鳴聲,用杜荀鶴《春宮怨》詩意:“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正當雨後初晴,風軟煙淡,空氣溫潤和暖。“秦觀詞亦有“花影亂,莺聲碎”之句。鳴聲随暖風送入耳際,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費盡莺兒語。”這裏寫出春将逝去而光陰猶足可流連。“遲遲日”兩句,點明季節特征,是白晝漸長,日影闌珊,即所謂“春欲盡,日遲遲。”“一分陰”,言偶有浮雲,瞬即消逝。“猶帶”兩字,使語氣顯得宛轉,對春欲盡不無怅觸而情調并不低沉。季節正當春深,又值雨後。柳暗花明,花欄裏的紅芍藥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狀如簪)。這不光由于季節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潤。“雨餘”二字,雖然到第四句才點出,但這一因素,實際上貫串着整個景物描寫。由于春雨之後,天氣穩定,風和日麗,鳥雀喚晴,鳴聲也格外歡快。一個“碎”字,見出鳥雀聲紛繁,乃至多樣。春日遲遲,由春入夏,白天越來越長。而濕潤的春天,總愛播陰弄晴,“猶帶一分陰”,正顯出春天雨後景色的妩媚。總之,詞人抓住春深和雨後的特點,寫出眼前風物的令人流連忘返。
換頭“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從心理過程看,它是經過一番盤旋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見
作者面臨舊遊之地對往事有過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閑時序好”勸自己登臨遊賞。“時序好”,并非寬慰自己的泛泛之詞,從上片寫景中,已顯示了這一點。“舊遊”三句,語意忽又一轉,寫登臨以後觸景傷神,心情轉向惆怅。劉過《唐多令》結末有雲:“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是說美景當前,載酒泛舟江上,但已無法回複到昔日同舟遊樂的心情,李攀龍雲其“因黃鶴樓再遊而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有江上之感,詞意何等凄怆。”與之相較,本詞末尾雖亦寫今昔之感,卻不用直叙而用深一層寫法,先說舊地風光,曆曆可尋,但仍怅然若有所失,所尋求的究竟是什麽,“惟有”兩字一轉指出縱使風景不殊,但年少登臨時那種豪情壯懷,卻已随流光而消逝,無從尋覓。放眼四望,春光将盡,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國事日非,雖欲有所作爲而不可能。
詞所表現的情緒是複雜的。年光流逝,故地重遊之時,在一切都可以複尋、都依稀如往日的情況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時那種心境,詞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時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氣、心境最爲歡樂的時代,那種或是拏雲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滿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隻須稍一回首,總要使自己受到某種激發鼓舞
。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尋那一顆少年心,這裏又不能說不帶有某種少年情緒的餘波和回漩,乃至對于老大之後,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滿。“回來吧,少年心!”詞人茫然若失之際,在潛意識裏似乎有這種呼喚。可以說,詞人的情緒應該是既有感恨,又不無追求,盡管他知道這種追求是不會有着落的。
詞的上片寫春深雨後的環境氣氛,切合人到中年後複雜的心境意緒,它令人賞心悅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換頭“往事莫沉吟”,對于上片寫景來說,宕出很遠。而次句“身閑時序好”,又轉過來承接了上片關于景物時序的描寫,把對于往事的沉吟排遣開了。
“舊遊無處不堪尋”,見出登臨尋訪,客觀環境并沒有惹人不愉快之處,但語中卻帶出“舊遊”二字,再次落到“往事”上。“無尋處,唯有少年心”,“無尋處”,三字重疊,以承爲轉,并且大大加強了轉折的力量。過去的人生軌迹雖然還能找到,但少年時代那種天真爛漫的活潑之心已無法找到,找得到的東西反而增添,找不到東西的怅惘之情,使讀者也不免感慨萬分。詞就這樣一次次地鋪展開來,又一次次地收轉回來,使詩詞既有氣勢,又把作者通過寫詞表達的忠情逐步深化了。
作者簡介章良能(?~1214),父章駒,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授上
虞知事。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
出自宋代章良能的《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馀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译文及注释译文柳色深暗花姿明丽浓浓一片灿烂春景,小巧阑干边刚抽出的花芽如玉簪,那是羞红的芍药正暗自结苞含情。细雨止后暖风软软里送来一阵细碎鸟鸣。白昼缓缓拖长犹带初情的谈谈春阴。过去的去了不必在往事沉溺中低吟。正是春光和熙了不牵挂悠闲一身,只需趁兴游赏将水榭亭台登临。啊,处处都寻见昔日游历的依稀脚印,无可找寻的只有失去的少年心。
注释春事:春色,春意。簪:妇女插鬓的针形首饰,这里形容纤细的花芽。风软碎鸣禽:用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的诗句。碎,鸟鸣声细碎。迟迟:和缓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所写的,可能并非词人日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乡做官多年,终于久游归来,或者少年时曾在某地生活过,而此时又亲至其地,重寻旧迹。
“小阑”两句,画出那小阑干围着的花圃,红芍药长得枝叶繁茂,花儿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这亦即是晁补之笔下所描写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
未曾归去。”(《金凤钩》)“雨余”句写风声,鸟鸣声,用杜荀鹤《春宫怨》诗意:“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正当雨后初晴,风软烟淡,空气温润和暖。“秦观词亦有“花影乱,莺声碎”之句。鸣声随暖风送入耳际,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这里写出春将逝去而光阴犹足可流连。“迟迟日”两句,点明季节特征,是白昼渐长,日影阑珊,即所谓“春欲尽,日迟迟。”“一分阴”,言偶有浮云,瞬即消逝。“犹带”两字,使语气显得宛转,对春欲尽不无怅触而情调并不低沉。季节正当春深,又值雨后。柳暗花明,花栏里的红芍药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状如簪)。这不光由于季节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润。“雨余”二字,虽然到第四句才点出,但这一因素,实际上贯串着整个景物描写。由于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日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一个“碎”字,见出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春日迟迟,由春入夏,白天越来越长。而湿润的春天,总爱播阴弄晴,“犹带一分阴”,正显出春天雨后景色的妩媚。总之,词人抓住春深和雨后的特点,写出眼前风物的令人流连忘返。
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旋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见
作者面临旧游之地对往事有过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闲时序好”劝自己登临游赏。“时序好”,并非宽慰自己的泛泛之词,从上片写景中,已显示了这一点。“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以后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刘过《唐多令》结末有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日同舟游乐的心情,李攀龙云其“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与之相较,本词末尾虽亦写今昔之感,却不用直叙而用深一层写法,先说旧地风光,历历可寻,但仍怅然若有所失,所寻求的究竟是什么,“惟有”两字一转指出纵使风景不殊,但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放眼四望,春光将尽,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国事日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日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
。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词的上片写春深雨后的环境气氛,切合人到中年后复杂的心境意绪,它令人赏心悦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换头“往事莫沉吟”,对于上片写景来说,宕出很远。而次句“身闲时序好”,又转过来承接了上片关于景物时序的描写,把对于往事的沉吟排遣开了。
“旧游无处不堪寻”,见出登临寻访,客观环境并没有惹人不愉快之处,但语中却带出“旧游”二字,再次落到“往事”上。“无寻处,唯有少年心”,“无寻处”,三字重叠,以承为转,并且大大加强了转折的力量。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时代那种天真烂漫的活泼之心已无法找到,找得到的东西反而增添,找不到东西的怅惘之情,使读者也不免感慨万分。词就这样一次次地铺展开来,又一次次地收转回来,使诗词既有气势,又把作者通过写词表达的忠情逐步深化了。
作者简介章良能(?~1214),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
虞知事。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小阑红芍药,已抽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