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5 19:08:33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
一卷陰符,二石硬弓,百斤寶刀。更玉花骢噴,鳴鞭電抹,烏絲闌展,醉墨龍跳。牛角書生,虬髯豪客,談笑皆堪折簡招。依稀記,曾請纓系粵,草檄征遼。 當年目視雲霄。誰信道凄涼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塊,歌罷猶須著酒澆。休休也,但帽邊鬓改,鏡裏顔凋。譯文及注釋譯文熟讀一卷《陰符》,能開兩石硬弓,手提百斤寶刀。更有玉花骢噴着粗氣,揮舞馬鞭,鞭梢作響,鞭快如電;展開烏絲闌,醉中的墨迹如蛟龍跳躍。與之談笑的是勤奮攻讀的書生、行俠仗義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記得,曾經主動請纓出戰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遼兵。當年我傲岸不羁、目視雲霄,誰肯信,如今竟落得爲五鬥米而折腰。草草南歸,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記功令人十分惆帳;遙遙北望,卻不見故都長安。年華已老,胸中郁結着不平之氣,高歌後仍需用酒澆滅。罷了罷了,但見帽子兩邊鬓發漸白,鏡中容顔日益憔悴。
注釋沁園春:詞牌名,又名《壽星明》、《東仙》、《洞庭春色》、《念離群》等。“沁園”二字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此調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諸體,以一百一十四字爲正格。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前人認
認爲換頭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韻,實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須用一字豆領以下四句,而所領四句例須用扇對。九華:山名,在安徽省青陽西南。葉賢良:劉克莊友人,名字、生平皆不詳。陰符:古兵書名。陰符經。舊題黃帝撰,言虛無之道.修煉之術。又曆代史志皆以《周書陰符》著錄兵家。而黃帝陰符入道家,判然兩書。此當指《周書陰符》。二石(dàn):古代計量單位,約爲現在的二百四十斤。玉花骢(cōng):又稱菊花青,是一種良馬。噴:吐氣。電抹:形容寶馬飛奔,迅如閃電。烏絲闌(lán):指上下以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的絹素,亦指有墨線格子的箋紙。龍跳:比喻書法筆勢縱逸雄健。牛角書生:指李密,亦用于比喻勤奮讀書的人。虬(qiú)須豪客:指唐傳奇小說《虬髯客傳》中的人物虬髯客,爲豪邁卓異之士。折簡:亦折柬、折劄。言其禮輕,随便。請纓(yīng)系粵:用漢終軍請纓出征南越事,粵,同越。檄(xí):下文書征讨。目視雲霄:指眼界高。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用陶淵明不爲五鬥米折腰的典故。燕(yān)然未勒:燕然,指杭愛山,位于今蒙古境内;勒,指刻石記功。草草:随便。迢(tiáo)迢:形容路途遙遠。磊(lěi)塊:一作壘塊,謂胸中郁結不平
之氣。休休:罷休。鬓(bìn)改:鬓發改變顔色。顔凋:容顔衰老。
賞析詞的上片,詞人回憶年少時意氣風發、征戰沙場的光輝歲月。一卷《陰符》說明詞人年少熟讀兵書,深谙用兵之道;而“二石硬弓,百斤寶刀”則突出他力大無窮,身手不凡。“一”、“二”、“百”三個數詞,讀起來如泉噴湧,咄咄逼人。開篇三句将詞人文武雙全、雄才大略,氣度非凡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接着以去聲“更”字領格,統領四個偶句,對仗工整,節奏明快,激壯之情随之奔湧而出。接下來四句寫詞人揚鞭策馬奔騰,速度猶如風馳電掣。“更玉花骢噴”至“談笑皆堪折簡招”幾句寫詞人年少時文韬武略,廣交賢能,與志同道合之士煮酒論天下,豪氣幹雲。“龍跳”二字,極言其書法蒼勁有力,有如蛟龍跳躍。“談笑皆堪折簡招”,把他們的從遊關系,寫得随便、熱烈而又親切。在九個四言偶句之後,突然出現這一平仄協調的七言句,顯得音律和諧,語調從容,從而反映出主人公不僅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個帶有儒将風度的英雄。歇拍三句略一轉折,歌頌他懷有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從語言上看,又恢複了四言格局,莊重之中饒有豪邁氣概。整個上片,從尚文習武、談笑交遊、建功立業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實際
上正是詞人的自我形象。
詞的下片,詞人先以一語掃過,随即描寫現在。“當年目視雲霄”一句,表現了詞人傲岸不羁的性格。“誰信道、凄涼今折腰”,反用陶淵明作彭澤令不肯爲五鬥米折腰事,暗指此時之不得志。上句回憶當年,下句慨歎當前,給讀者以強烈的對比感。後一句的前面冠以“誰信道”三字,更加強了憤懑不平的感情色彩。詞人以蒼涼深沉的筆調抒寫壯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在這種強烈對比之下,感情的濃烈,已是至極。“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後漢書·窦憲傳》所載窦憲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二是李白《金陵鳳凰台詩》所記“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此四句由一個“怅”字統領,表達作者請壯志難酬的激憤和悲涼。“老去”,也援用一典。可見其胸中積有多少憤懑情結。結尾三句全從上面的“老”字生發,用的卻是形象化的語言。“歌罷猶須着酒澆”突出作者的深重苦悶,唱歌也無法将其排解,還需借酒,但卻是借酒澆愁愁更愁。“休休也”是作者不甘而無奈的感歎,他回頭看見鏡中的自己,已經是白發生、容顔改,凄涼悲苦的感覺油然而生。
詞的上片先寫武藝,次寫馭馬,郊遊,最後寫建功立業,塑造出一個英武豪邁、兼具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
,既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又是詞人的自我形象。下片則寫老年悲慨,蒼涼郁勃。綜合來看,詞的上下兩片對比強烈,過渡自然,語言精煉。詞人用豪邁深沉的筆調,将一個已處暮年的愛國英雄渴望建功之志的情感充分而強烈地表達出來,全詞豪宕疏放、雄肆激昂。同時,該詞用典較多,既擴大了容量,卻又并不粘滞板澀,其間融會貫通,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創作背景宋南渡後一百餘年,文恬武嬉,而劉克莊卻不忘恢複,拳拳家國,其思想志行略似于陸遊。這首《沁園春》答友人詞,就是在劉克莊感歎自己英雄老去,壯志未酬的背景下,所作的一首詞。
作者簡介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緻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译文及注释译文熟读一卷《阴符》,能开两石硬弓,手提百斤宝刀。更有玉花骢喷着粗气,挥舞马鞭,鞭梢作响,鞭快如电;展开乌丝阑,醉中的墨迹如蛟龙跳跃。与之谈笑的是勤奋攻读的书生、行侠仗义的豪客,都值得寄信相召。依稀记得,曾经主动请缨出战南越事,草拟檄文征讨辽兵。当年我傲岸不羁、目视云霄,谁肯信,如今竟落得为五斗米而折腰。草草南归,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令人十分惆帐;遥遥北望,却不见故都长安。年华已老,胸中郁结着不平之气,高歌后仍需用酒浇灭。罢了罢了,但见帽子两边鬓发渐白,镜中容颜日益憔悴。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此调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前人认
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九华:山名,在安徽省青阳西南。叶贤良:刘克庄友人,名字、生平皆不详。阴符:古兵书名。阴符经。旧题黄帝撰,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判然两书。此当指《周书阴符》。二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约为现在的二百四十斤。玉花骢(cōng):又称菊花青,是一种良马。喷:吐气。电抹:形容宝马飞奔,迅如闪电。乌丝阑(lán):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龙跳:比喻书法笔势纵逸雄健。牛角书生:指李密,亦用于比喻勤奋读书的人。虬(qiú)须豪客:指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虬髯客,为豪迈卓异之士。折简:亦折柬、折札。言其礼轻,随便。请缨(yīng)系粤:用汉终军请缨出征南越事,粤,同越。檄(xí):下文书征讨。目视云霄:指眼界高。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燕(yān)然未勒:燕然,指杭爱山,位于今蒙古境内;勒,指刻石记功。草草:随便。迢(tiáo)迢:形容路途遥远。磊(lěi)块:一作垒块,谓胸中郁结不平
之气。休休:罢休。鬓(bìn)改:鬓发改变颜色。颜凋:容颜衰老。
赏析词的上片,词人回忆年少时意气风发、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一卷《阴符》说明词人年少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而“二石硬弓,百斤宝刀”则突出他力大无穷,身手不凡。“一”、“二”、“百”三个数词,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开篇三句将词人文武双全、雄才大略,气度非凡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接着以去声“更”字领格,统领四个偶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激壮之情随之奔涌而出。接下来四句写词人扬鞭策马奔腾,速度犹如风驰电掣。“更玉花骢喷”至“谈笑皆堪折简招”几句写词人年少时文韬武略,广交贤能,与志同道合之士煮酒论天下,豪气干云。“龙跳”二字,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谈笑皆堪折简招”,把他们的从游关系,写得随便、热烈而又亲切。在九个四言偶句之后,突然出现这一平仄协调的七言句,显得音律和谐,语调从容,从而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歇拍三句略一转折,歌颂他怀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从语言上看,又恢复了四言格局,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整个上片,从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等方面,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实际
上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
词的下片,词人先以一语扫过,随即描写现在。“当年目视云霄”一句,表现了词人傲岸不羁的性格。“谁信道、凄凉今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当前,给读者以强烈的对比感。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平的感情色彩。词人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在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感情的浓烈,已是至极。“怅燕然未勒”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后汉书·窦宪传》所载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二是李白《金陵凤凰台诗》所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四句由一个“怅”字统领,表达作者请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悲凉。“老去”,也援用一典。可见其胸中积有多少愤懑情结。结尾三句全从上面的“老”字生发,用的却是形象化的语言。“歌罢犹须着酒浇”突出作者的深重苦闷,唱歌也无法将其排解,还需借酒,但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休休也”是作者不甘而无奈的感叹,他回头看见镜中的自己,已经是白发生、容颜改,凄凉悲苦的感觉油然而生。
词的上片先写武艺,次写驭马,郊游,最后写建功立业,塑造出一个英武豪迈、兼具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
,既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又是词人的自我形象。下片则写老年悲慨,苍凉郁勃。综合来看,词的上下两片对比强烈,过渡自然,语言精炼。词人用豪迈深沉的笔调,将一个已处暮年的爱国英雄渴望建功之志的情感充分而强烈地表达出来,全词豪宕疏放、雄肆激昂。同时,该词用典较多,既扩大了容量,却又并不粘滞板涩,其间融会贯通,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宋南渡后一百余年,文恬武嬉,而刘克庄却不忘恢复,拳拳家国,其思想志行略似于陆游。这首《沁园春》答友人词,就是在刘克庄感叹自己英雄老去,壮志未酬的背景下,所作的一首词。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