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9:31:24

出自唐代李賀的《南園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其一)

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長腰健婦偷攀折,将喂吳王八繭蠶。(其二)

竹裏缲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饑小甲蔬。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韬一卷書。(其四)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其五)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挂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其六)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諧取自容。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鈎近石矶。(其八)

泉沙軟卧鴛鴦暖,曲岸回篙舴艋遲。瀉酒木欄椒葉蓋,病容扶起種菱絲。(其九)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卧春風。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其十)

長巒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華。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牽苔絮長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龍卵,桂洞生硝舊馬牙。誰遣虞卿裁道帔,輕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樹開朝徑,長茸濕夜煙。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古刹疏鍾度,遙岚破月懸。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其十三)

譯文及注釋

譯文枝頭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開,有大有

有小,有白有紅,恰如美女的香腮。可惜到了黃昏,嬌豔芳香的花兒凋零,随着春風亂飛,像草草嫁出的女兒連媒人也不用。(其一)

我雖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餘,常日受饑餓,靠吃蔬菜充腸肚。有一位橋頭老人對我憐念,贈給我講軍家韬略的一卷兵書。(其四)

男子漢大丈夫爲什麽不帶上鋒利的吳鈎,去收複那黃河南北割據的關山五十州?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能被冊封爲食邑萬戶的列侯?(其五)

在典籍中尋覓典故,摘取詞句來寫詩文,老于雕蟲小技之中。往往當破曉的殘月對着簾幕、狀如彎弓挂在天邊時,還在伏案疾書。難道沒有看見遼東一帶還戰亂連年嗎?國家正當用武之際,即使寫出像宋玉那樣的悲秋文章,又有什麽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司馬長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裏悲吟。東方朔侍奉漢武帝,靠幽默滑稽換取寬容。看來應該買把若耶溪所出的寶劍,明日回去拜個猿公那樣的師傅練習武功。(其七)

我這今日的邊讓想起獎進賢能的蔡邕,無心制曲吟詩,隻好閑卧春風中。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簡倒可以寫字,到老年時,索性在溪邊做個釣魚翁。(其十)

樹叢裏的小路在晨光中漸漸開朗,細嫩的雜草夜來被煙霧濕染。柳絮落滿河邊,令人驚奇,以爲是雪,一場春雨,使水漲滿了溪邊的麥田。

古廟裏遠遠傳來緩慢的鍾聲,山頭雲氣中一彎缺月高懸。到了晚上,漁人們在岸邊敲石取火,點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漁船。(其十三)

注釋⑴小白長紅:指花有小有大,顔色各種各樣。越女:習稱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這裏泛指美女。⑵嫣香:嬌豔芳香,指花。⑶未有:一作“未滿”。⑷小甲蔬:原爲莩甲尚小的蔬菜,此處指野菜。⑸戎韬:即《太公六韬》,此處指兵書。⑹吳鈎:吳地出産的彎形的刀,此處指寶刀。一作“橫刀”。⑺淩煙閣:唐太宗爲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⑻尋章摘句:指創作時謀篇琢句。老雕蟲:老死于雕蟲的生活之中。⑼哭秋風:即悲秋的意思。⑽長卿: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的字。⑾曼倩:漢代滑稽家東方朔的字。⑿事猿公:據《吳越春秋》所載,越王勾踐曾請一位善劍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稱袁公,與此女以竹竿比劍術,後來老翁飛上樹梢,化作白猿。⒀邊讓:後漢人,有才能文。蔡邕薦之于朝廷,但沒被重用。此句以邊讓、蔡邕的關系比喻作者與韓愈的關系。⒁裁曲:指制曲吟詩。⒂古刹:古寺。⒃岚:山頭雲氣。破月:農曆月半以後的月亮。

賞析

其一

  這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歎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

豔麗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剛勁,一者柔婉,參差錯落,姿态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緻,于此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顔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産生的聯想,把嬌豔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  後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姹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爲的時期,卻不爲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想到紅顔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殘人老,就再也無法恢複舊日的容顔和生氣。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寫花落時身不由已的狀态。“嫁與春風不用媒”,委身于春風,不須媒人作合,沒有任何阻攔,好像兩廂情願。其實,花何嘗願意離開本枝,随風飄零,隻爲盛時已過,無力撐持,春風過處,便不由自主地墜落下來。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發顯得悲苦酸辛。當時盛開,顔色鮮麗,宛如

西施故鄉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殘“人老”,非複當時容顔,撫今憶昔,倍增怅惘。結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這首七言絕句,以賦筆爲主,兼用比興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詩表達了詩人欲棄文從武、爲國效力的抱負。首句寫年齡,抒發了懷才不遇、英年遭棄的憤懑情懷。次句極寫詩人困苦的處境,爲下文棄筆從戎的描寫作必要的鋪墊。後兩句表明詩人對前途并沒有絕望,祈願能以投筆從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爲,爲國效力。全詩辭意顯豁,情懷激越,代表了李賀詩風激壯豪邁的一面。

其五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鈎”,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鈎”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麽豪邁!“收複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爲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

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隻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诘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雲雲,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懑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于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願。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複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曆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淩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裏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

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表現 在詩歌的節奏裏,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十三首》組詩,多就園内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隻是同時所作,拉雜彙編,不能以題目限的。

其六

  慨歎讀書無用、懷才見棄,是這首絕句的命意所在。  詩的前兩句描述艱苦的書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說我的青春年華就消磨在這尋章摘句的雕蟲小技上了。此句詩意,好像有點自卑自賤,頗耐人尋繹。李賀向以文才自負,曾把自己比作“漢劍”,“自言漢劍當飛去”(《出城寄權璩楊敬之》),抱負遠大。可是,現實無情,使他處于“天荒地老無人識”(《緻酒行》)的境地。“雕蟲”之詞出于李賀筆下,顯然是憤激之辭。句中的“老”字用作動詞,有終老紙筆之間的意思,包含着無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顯現自己刻苦讀書、發奮寫作的情狀:一彎殘月,低映檐前,擡頭望去,象是當簾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曉,而自己還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謀篇。這裏,詩人慘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隻有殘月作伴的落寞悲涼的處境形成鮮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強。  讀書爲何

無用?有才學爲何不能見用于世?三、四句遒勁悲怆,把個人遭遇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郁積已久的憂憤情懷。“遼海”指東北邊境,即唐河北道屬地。從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這一帶割據勢力先後發生兵變,全然無視朝廷的政令。唐憲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屢戰屢敗,弄得天下疲憊,而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如故。國家多難,民不聊生,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戰亂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輕視儒生,以緻斯文淪落,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實即作者自己。“哭秋風”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傷時事、哀悼窮途的文士之悲。此與屈原的“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内傷。……魚葺鱗以自别兮,蛟龍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風》)頗有相似之處。時暗君昏則文章不顯,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風”(按:“回風”即秋風)、李賀之所以“哭秋風”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比較含蓄深沉,在表現方法上也顯得靈活多變。首句叙事兼言情,滿腹牢騷通過一個“老”字傾吐出來,煉字的功夫極深。次句寫景,亦即叙事、言情,它與首句相照應,活畫出詩人勤奮的書齋生活和苦悶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詞,暗點兵象,爲“遼海

”二句伏線,牽絲帶筆,曲曲相關,見出文心之細。第三句隻點明時間和地點,不言事(戰事)而事自明,頗具含蓄之緻。三、四兩句若即若離,似斷實續,結構得非常精巧;詩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淪落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化了主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這是一首述懷之作。前兩句寫古人,暗示前車可鑒;後兩句寫自己,宣稱要棄文習武,易轍而行。  首句描述司馬相如窮愁潦倒的境況。這位大辭賦家才氣縱橫,早年因景帝“不好辭賦”,長期沉淪下僚,後依梁孝王,廁身門下,過着閑散無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後,他回到故鄉成都,家徒四壁,窮窘不堪。(見《漢書·司馬相如傳》)“空舍”,正是這種情況的寫照。李賀以司馬相如自況,出于自負,更出于自悲。次句寫東方朔。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見世道險惡,在宮廷中,常以開玩笑的形式進行諷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結果漢武帝隻把他當作俳優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諧取容,怵惕終生,東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淪喪的又一個例證。詩人回顧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懷抱,借用春秋越國範蠡學劍的事迹,表示要棄文習武。既然曆來斯文淪喪,學文無用,倒不如買柄利劍去

訪求名師,學習武藝,或許還能有一番作爲。詩人表面顯得很冷靜,覺得還有路可走,其實這是他在屢受挫折,看透了險惡世道之後發出的哀歎。李賀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國,而是禮樂興邦。棄文習武的違心之言,隻不過是反映理想幻滅時痛苦而絕望的反常心理。  這首詩,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曆史和現實揉合在一起,把論世和述懷揉合在一起,結構新奇巧妙。詩歌多處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據以論世,或引用神話傳說借以述懷。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四句一氣呵成,語意連貫,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顯現的形象融入整個畫面之中,無今無古,無我無他,顯得渾化蘊藉,使人有諷詠不盡之意。

其八

  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采花釀蜜,魚兒擁鈎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惬意,歡欣不已。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其十

  李賀曾得到韓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這首詩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無心苦吟,打算寫字消遣,年老時做一個漁翁了事。

其十三

  這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詩人以詩作畫,采用移步換形的方法,就像繪制動畫片那樣,描繪出南園一帶從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動人

。  首二句寫晨景。夜霧逐漸消散,一條蜿蜒于綠樹叢中的羊腸小道随着天色轉明而豁然開朗。路邊的蒙茸細草沾滿了露水,濕漉漉的,分外蒼翠可愛。詩歌開頭從林間小路落筆,然後由此及彼,依次點染。顯然,它展示的是詩人清晨出遊時觀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寫白晝的景色。詩人由幽靜、逼仄的林間小道來到空曠的溪水旁邊。這時風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鋪了一層雪。陽春三月,莺飛草長,詩人沿途所見多是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田園。到了這裏,眼前忽地出現一片銀白色,不禁大爲驚奇。驚定之後,也就盡情欣賞起這似雪非雪的奇異景象來。  詩人在詩中着意刻畫了田園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濃厚的歸隐情緒,表現了詩人對仕途的失望、無奈之感。

創作背景

  李賀組詩《南園十三首》是作者辭官回到福昌昌谷後在家鄉的南園閑居時所作的一組雜詩,創作時間在公元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間。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

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稱爲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译文注释

译文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

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注释⑴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⑵嫣香:娇艳芳香,指花。⑶未有:一作“未满”。⑷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⑸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⑹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⑺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⑻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⑼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⑽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⑾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⑿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⒀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⒁裁曲:指制曲吟诗。⒂古刹:古寺。⒃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

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

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

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

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

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

”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

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间。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

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9516.html

上一篇: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