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16:08:05
出自宋代黃中輔的《念奴嬌·炎精中否》
炎精中否?歎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阙,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顧,豈無高卧賢傑?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河海封疆俱效順,狂虜何勞灰滅?翠羽南巡,叩阍無路,徒有沖冠發。孤忠耿耿,劍铓冷浸秋月。譯文及注釋譯文宋朝的國勢還是如日中天嗎?可歎人材平庸,不見傑出的英雄。金兵長驅直入三困汴京,誰是保國的壁壘長城?天翻地複,二帝被虜,深仇大恨何時雪清。君王求賢三顧茅廬,民間自有隐居的豪英。上天希骥大宋中興,新皇神武英明,如周武王姬發一樣賢明。海内邊陲願爲朝廷效力,狂妄的金人很快就要灰飛煙滅無蹤。高宗南渡駕興臨安,使人無處拜谒宮廷。空懷憤慨激昂,一腔孤忠,相伴隻有秋月下閃着冷光的劍鋒。
注釋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後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精:太陽的别稱,引申爲國運。中否(pǐ):是否處于正中。胡馬:指金兵。阙(què):皇宮前面兩邊的門樓,代指京城。萬國:天下、四面八方。兩宮:指宋徽宗和宋欽宗,當時都被俘虜囚禁在北方。草廬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踵(zhǒng):追逐、追随。曾孫
孫周發:指周武王姬發,繼承文王未競之業,滅商興周。翠羽: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指皇帝的儀仗。阍(hūn):宮門。劍铓(máng):劍的尖鋒。
賞析上片感歎廣大的中原大地,沒有禦寇的統帥,也沒有堅強能戰的軍隊作保衛國家的長城,緻使胡馬的鐵蹄三次入侵,直搗京阙,百姓奔走逃難,徽欽二帝被擄幽陷。表達了詞中對國勢衰頹及朝中人材平庸無能表示憂慮。“胡馬長驅三犯阙,誰作長城堅壁”兩句把不滿直接指向屍位素餐的文武百官,也企盼出現一位挽狂瀾于既倒的“長城堅壁”。“草廬三顧,豈無高卧賢傑”兩句,則委婉地勸誡朝廷要像劉備三顧茅廬延請諸葛亮出山一樣,延攬人材,中興宋室天下。當時許多詞人都抒發過對入侵者的強烈憤怒,但到此時,由于投降派的得逞,緻使抗戰受到阻撓,那憤怒的憂國之音,無可奈何地降低了音調,從憤于外患而轉向憤于内患。
下片“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河海封疆俱效順,狂虜何勞灰滅?”五句對敵我雙方的實力條件作了詳盡的分析,指出新皇帝上應天時,下順民心,又占盡地利,打敗狂傲的敵人大局已定。“翠羽南巡,叩閣無路,徒有沖冠發”三句是一大轉折,“翠羽南巡”四個字似褒實貶,對高宗置大局于不顧,聞風喪膽渡江南逃
,贻誤了中興的大好時機表示深切的痛惜和強烈的不滿、後兩句則是在宣洩自己空懷一腔熱血報國無門,“叩阍無路”的無不奈何的悲衰。結尾兩句“孤忠耿耿,劍錐冷浸秋月”似乎是在表明詞人殺敵報國之心不泯,随時準備揮劍上陣,殺退金虜,中興大宋王朝的夙願。
全詞表現了詞人對朝廷無人、恢複無期的無比憤慨和對國家的耿耿忠心。詞人的感情“高”而不“亢”,“壯”而不“強”,“憤”而含“悲”,爲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充滿了危機感和焦灼感,使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壓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涼。上片多用問句, “誰作長城堅壁?” “此恨何時雪?”淋漓盡緻地宣洩心中的憤激之情。“豈無高卧賢傑”與下片“叩阍無路,徒有沖冠發”對應,寫出“孤忠耿耿”、報國無門之痛。全詞前後貫通,起伏跌宕,一氣呵成。
創作背景《念奴嬌·炎精中否》作于南宋初年,題于郵亭壁間(或謂題于吳江橋上)。當時金兵大舉進犯,中原淪喪,徽欽二帝被擄,高宗即位後便怆惶南逃,形勢十分危急。詞人在聽聞舅父宗澤病逝噩耗,又見國事如麻,義憤填膺,于是寫下這首詞。
作者簡介黃中輔(2220—1187)字槐卿,晚號細高居士。是抗金名将宗澤的外甥。義烏縣城東隅金山嶺頂人。祖父景圭,金吾衛上将軍,
居浦陽(今浦江)。父琳,遷居義烏。黃中輔赤誠愛國,忠奸分明,祟尚氣節,不爲苟合。時秦桧柄國,誣害忠良,粉飾太平,不思北進,黃中輔于京師臨安太平樓題句“快磨三尺劍,欲斬佞臣頭”,爲世人所重。
出自宋代黄中辅的《念奴娇·炎精中否》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译文及注释译文宋朝的国势还是如日中天吗?可叹人材平庸,不见杰出的英雄。金兵长驱直入三困汴京,谁是保国的壁垒长城?天翻地复,二帝被虏,深仇大恨何时雪清。君王求贤三顾茅庐,民间自有隐居的豪英。上天希骥大宋中兴,新皇神武英明,如周武王姬发一样贤明。海内边陲愿为朝廷效力,狂妄的金人很快就要灰飞烟灭无踪。高宗南渡驾兴临安,使人无处拜谒宫廷。空怀愤慨激昂,一腔孤忠,相伴只有秋月下闪着冷光的剑锋。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精:太阳的别称,引申为国运。中否(pǐ):是否处于正中。胡马:指金兵。阙(què):皇宫前面两边的门楼,代指京城。万国:天下、四面八方。两宫:指宋徽宗和宋钦宗,当时都被俘虏囚禁在北方。草庐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踵(zhǒng):追逐、追随。曾孙
孙周发:指周武王姬发,继承文王未竞之业,灭商兴周。翠羽: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指皇帝的仪仗。阍(hūn):宫门。剑铓(máng):剑的尖锋。
赏析上片感叹广大的中原大地,没有御寇的统帅,也没有坚强能战的军队作保卫国家的长城,致使胡马的铁蹄三次入侵,直捣京阙,百姓奔走逃难,徽钦二帝被掳幽陷。表达了词中对国势衰颓及朝中人材平庸无能表示忧虑。“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两句把不满直接指向尸位素餐的文武百官,也企盼出现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长城坚壁”。“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两句,则委婉地劝诫朝廷要像刘备三顾茅庐延请诸葛亮出山一样,延揽人材,中兴宋室天下。当时许多词人都抒发过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怒,但到此时,由于投降派的得逞,致使抗战受到阻挠,那愤怒的忧国之音,无可奈何地降低了音调,从愤于外患而转向愤于内患。
下片“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五句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条件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新皇帝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又占尽地利,打败狂傲的敌人大局已定。“翠羽南巡,叩阁无路,徒有冲冠发”三句是一大转折,“翠羽南巡”四个字似褒实贬,对高宗置大局于不顾,闻风丧胆渡江南逃
,贻误了中兴的大好时机表示深切的痛惜和强烈的不满、后两句则是在宣泄自己空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叩阍无路”的无不奈何的悲衰。结尾两句“孤忠耿耿,剑锥冷浸秋月”似乎是在表明词人杀敌报国之心不泯,随时准备挥剑上阵,杀退金虏,中兴大宋王朝的夙愿。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朝廷无人、恢复无期的无比愤慨和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词人的感情“高”而不“亢”,“壮”而不“强”,“愤”而含“悲”,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危机感和焦灼感,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压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凉。上片多用问句, “谁作长城坚壁?” “此恨何时雪?”淋漓尽致地宣泄心中的愤激之情。“岂无高卧贤杰”与下片“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对应,写出“孤忠耿耿”、报国无门之痛。全词前后贯通,起伏跌宕,一气呵成。
创作背景《念奴娇·炎精中否》作于南宋初年,题于邮亭壁间(或谓题于吴江桥上)。当时金兵大举进犯,中原沦丧,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后便怆惶南逃,形势十分危急。词人在听闻舅父宗泽病逝噩耗,又见国事如麻,义愤填膺,于是写下这首词。
作者简介黄中辅(2220—1187)字槐卿,晚号细高居士。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义乌县城东隅金山岭顶人。祖父景圭,金吾卫上将军,
居浦阳(今浦江)。父琳,迁居义乌。黄中辅赤诚爱国,忠奸分明,祟尚气节,不为苟合。时秦桧柄国,诬害忠良,粉饰太平,不思北进,黄中辅于京师临安太平楼题句“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为世人所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