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3 11:38:07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次元明韻寄子由》
半世交親随逝水,幾人圖畫入淩煙?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銅章行問道,定知石友許忘年。脊令各有思歸恨,日月相催雪滿颠。譯文及注釋譯文半世交往,親密的情誼像流水般地過去,有幾人能建立功名,繪像在淩煙?又是春風,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過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隻見到波浪拍天。我想解下銅印辭去官職前去尋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會嫌棄,彼此忘掉年齡輩分的界限。我們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長,但欲歸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發蒼顔。
注釋元明:黃庭堅的哥哥黃大臨的字。子由:蘇轼的弟弟蘇轍的字。元明有詩寄與在筠州(今江西高安懸)監鹽酒稅的子由,庭堅依其用韻次第同作。交親:指相互親近,友好交往。逝水:暗用《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淩煙:閣名,在唐代長安太極宮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畫家閻立本将功臣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畫在閣内,以表彰他們的勳勞。這兩句是說他們兄弟交好,已有多年,但都在政争中遭到失敗,時光像流水般過去了,卻沒有爲國家效力的機會。經眼:過目。銅章:指縣令的印,史容注引《漢官儀》:“縣令秩五百石,銅章墨绶。”行
行:将。問道:就是要向子由學道。出于《莊子·在宥》:“黃帝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敢問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指子由。潘嶽《金谷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晉書·潘嶽傳》)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計年歲的大小差别。梁何遜弱冠有才,範雲對他很稱賞,“因結忘年交好”(《梁書·文學·何遜傳》)。蘇轍比黃庭堅大七歲。許忘年,是說料想子由定會同意自己的要求。脊令:借指兄弟。“脊令”是一種水鳥,朱熹《集傳》:“脊令飛則鳴,行則搖,有急難之意,故以起興。”後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詩經·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雪滿颠:比喻白發滿頭。
賞析詩首聯就對,突破律詩常格,是學杜甫《登高》一類詩的痕迹。首句平平而起,感慨年華猶如逝水,筆勢很坦蕩。次句提出問題,指出朋友中這麽多人,有誰能夠建功立業圖形淩煙閣呢?問得很自然,稍見有一絲不平之氣透出,但不是劍拔弩張式的直露刻薄語。詩雖然用對偶,因爲用的是流水對,語氣直貫,既均齊又不呆板,這樣作對是黃庭堅的拿手好戲。
“春風春雨”二句是名聯,在對偶上又改用當句對,語句跳蕩輕快。在詩意上,由上聯半世交親,幾人得遂功名
的感慨而聯想到朋友間聚散無端,相會無期。在表現上隻是具體說春天到來,滿眼春雨春花,怅望江北江南,春水生波,浪花拍天。詩全用景語,無一字涉情,但自然令人感到興象高妙,情深無邊。黃庭堅詩很喜歡故作奇語,像這樣清通秀麗、融情入景的語句不很多,看似自然,實際上費盡爐錘而複歸于自然,代表了江西詩派熔詞鑄句的最高成就。
五、六句轉入議論,以虛詞領句,以作轉折。詩說自己要解下官印,尋求人生的真谛,想來對方這樣的金石交,一定會忘掉年齡的差異,共同研道。這兩句得贈答詩正體,一方面表示自己對蘇轍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處地進行頌揚,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因爲詩中加入了自己,便不顯得空洞,不單是應酬,這樣寫就使被贈者覺得自然,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末二句又轉筆,說自己與蘇轍都在懷念自己的兄長,但欲歸不得,空自惆怅,時光飛度,日月催人,二人都是滿頭白發了。黃庭堅與哥哥元明、蘇轍與哥哥蘇轼,兄弟間感情都很好,詩所以作雙收,把共同的感情鑄合在一起。詩又通過《詩經》典,寫兄弟之情,與題目所說自己是和哥哥原韻相結合。這樣收,含蓄不露,又具有獨特性,所以方東樹稱贊說:“收别有情事,親切。”
黃庭堅喜歡步韻以顯
露才氣,同一韻,他往往赓和四五次之多。他曾經自誇說:“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入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韻。”在黃庭堅詩集中,次韻詩占了很大比例,如《戲呈孔毅夫》詩,用的是書、珠等窄韻,疊和了多首,都自然而富有變化,很見工力。但也有不少詩片面追求新巧,賣弄才氣,成爲後世口實。這首《次元明韻寄子由》是他疊韻詩中的佳篇,全詩四句,都用同一韻,雖是和作,但絲毫不見局促,爲人稱道。
其次,黃庭堅這首詩中間兩聯,一寫景,一議論,寫景時流麗綿密,議論時疏朗有緻,輕重虛實,對比分明,一直被人當作律詩的樣板。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元豐四年(1081年)黃庭堅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時所作,年三十七歲。這時蘇轍(子由)貶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監鹽酒稅。黃庭堅兄黃元明(名大臨)寄給子由的詩,起二句說:“鍾鼎功名淹管庫,朝廷翰墨寫風煙。”黃庭堅次韻作此詩寄子由。
作者簡介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爲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爲“蘇
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轼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爲“宋四家”之一。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译文及注释译文半世交往,亲密的情谊像流水般地过去,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只见到波浪拍天。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
注释元明: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元明有诗寄与在筠州(今江西高安悬)监盐酒税的子由,庭坚依其用韵次第同作。交亲:指相互亲近,友好交往。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这两句是说他们兄弟交好,已有多年,但都在政争中遭到失败,时光像流水般过去了,却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经眼:过目。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行
行:将。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指子由。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苏辙比黄庭坚大七岁。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脊令:借指兄弟。“脊令”是一种水鸟,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雪满颠:比喻白发满头。
赏析诗首联就对,突破律诗常格,是学杜甫《登高》一类诗的痕迹。首句平平而起,感慨年华犹如逝水,笔势很坦荡。次句提出问题,指出朋友中这么多人,有谁能够建功立业图形凌烟阁呢?问得很自然,稍见有一丝不平之气透出,但不是剑拔弩张式的直露刻薄语。诗虽然用对偶,因为用的是流水对,语气直贯,既均齐又不呆板,这样作对是黄庭坚的拿手好戏。
“春风春雨”二句是名联,在对偶上又改用当句对,语句跳荡轻快。在诗意上,由上联半世交亲,几人得遂功名
的感慨而联想到朋友间聚散无端,相会无期。在表现上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满眼春雨春花,怅望江北江南,春水生波,浪花拍天。诗全用景语,无一字涉情,但自然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黄庭坚诗很喜欢故作奇语,像这样清通秀丽、融情入景的语句不很多,看似自然,实际上费尽炉锤而复归于自然,代表了江西诗派熔词铸句的最高成就。
五、六句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诗说自己要解下官印,寻求人生的真谛,想来对方这样的金石交,一定会忘掉年龄的差异,共同研道。这两句得赠答诗正体,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辙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因为诗中加入了自己,便不显得空洞,不单是应酬,这样写就使被赠者觉得自然,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末二句又转笔,说自己与苏辙都在怀念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空自惆怅,时光飞度,日月催人,二人都是满头白发了。黄庭坚与哥哥元明、苏辙与哥哥苏轼,兄弟间感情都很好,诗所以作双收,把共同的感情铸合在一起。诗又通过《诗经》典,写兄弟之情,与题目所说自己是和哥哥原韵相结合。这样收,含蓄不露,又具有独特性,所以方东树称赞说:“收别有情事,亲切。”
黄庭坚喜欢步韵以显
露才气,同一韵,他往往赓和四五次之多。他曾经自夸说:“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入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在黄庭坚诗集中,次韵诗占了很大比例,如《戏呈孔毅夫》诗,用的是书、珠等窄韵,叠和了多首,都自然而富有变化,很见工力。但也有不少诗片面追求新巧,卖弄才气,成为后世口实。这首《次元明韵寄子由》是他叠韵诗中的佳篇,全诗四句,都用同一韵,虽是和作,但丝毫不见局促,为人称道。
其次,黄庭坚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一直被人当作律诗的样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元丰四年(1081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
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