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09:07:43
出自清代龔自珍的《漫感》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譯文及注釋譯文從軍疆場的壯志難酬令人怅惘,東南形勢的憂慮情懷注滿詩行。賦詩抒懷和仗劍抗敵是我平生志願,十五年來完全辜負了“狂士”聲名。
注釋絕域:隔絕的地域,言其遠。此指我國邊疆。惘(wǎng)然:失志的樣子。指從軍的願望未能實現。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漳州(今屬廈門)、甯波進行經濟掠奪。詞箋(jiān):寫詩詞的紙,亦可作“詩詞”看。箋,古代小幅而極精緻的紙。負:辜負。十五年:詩人于嘉慶十四年(1809)十八歲時成人立志,在北京與被目爲“狂士”的著名詩人王昙訂爲忘年交,當時已在社會上小有名氣,從那時到此時,前後正好十五年。
鑒賞這是一首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詩中吐露仗劍從軍的愛國情懷,也抒發出壯志難酬的憂憤與怅惘。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兩句,感慨立功邊塞之志不能如願,隻得借詩把閑散于東南的滿腔幽恨抒發出來。由“絕域從軍”即一向關注的西北邊疆局勢遙遙說起,實指那種“氣寒西北何人劍”的經世雄心,可是現實中哪裏能尋得這樣一個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清醒
醒地認識到“縱使文章驚海内,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幹卿甚事”(《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如今不也還是落得“幽恨滿詞箋”的結局麽?那麽所謂“幽恨”又何指?詩人嘗自陳:“怨去吹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遠避塵嚣,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兩個層面。于是有下文“負盡狂名”的情極之語,郁勃蒼涼,令人聳然動容。
“一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後兩句直抒胸臆。詩人在《己亥雜詩》中曾有“少年擊劍更吹箫,劍氣箫心一例消”的憤慨,正可作這兩句的注腳。立志革新的詩人,本想以“劍”與“箫”這一武一文來實現改革社會的願望,而今寫了一些滿紙幽恨的詞章,絲毫無助于補偏救弊,豈不是徒具狂名!全詩意境雄渾,感情奔放,有強烈的感人力量。
創作背景該詩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歲。面對内憂外患日益嚴重的國勢,龔自珍憂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爲國出力。然而,這一年春他第四次參加會試落第,連續的失敗使他痛感報國無門便寫了這首詩抒發報國志向。
作者簡介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内閣中書、宗人府主
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十五年来完全辜负了“狂士”声名。
注释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惘(wǎng)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词笺(jiān):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负:辜负。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鉴赏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中吐露仗剑从军的爱国情怀,也抒发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
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岁。面对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国势,龚自珍忧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国出力。然而,这一年春他第四次参加会试落第,连续的失败使他痛感报国无门便写了这首诗抒发报国志向。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
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