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8 09:16:10
出自宋代蘇轼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譯文及注釋譯文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前半生在彈指聲中過去了。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隻有牆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樣氣勢雄渾,猶如龍飛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面,寫下這首詞悼念文壇英傑,故揚州太守歐陽修。别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
注釋西江月:詞牌名取自李白《蘇台覽古》“隻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别稱,調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前後阕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後阕起首兩句例用對仗。平山堂:在揚州大明寺側,歐陽修所建。《輿地紀勝》:“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故名。”彈指:佛教名詞,比喻時間短暫。《翻譯名義集》卷五《時分》:“時極短者謂刹那也”,“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刹那”,又雲“二十念爲一瞬,二十瞬爲一彈指。”老仙翁:指歐陽修。蘇轼于熙甯四年于揚州谒見歐陽修,至此爲九年,十年蓋舉成數。龍蛇飛動:
:指歐陽修在平山堂壁留題之墨迹。文章太守、楊柳春風: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别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爲“文章太守”、“楊柳春風”所本。未轉頭時是夢:白居易《自詠》:“百年随手過,萬事轉頭空。”此翻進一層,謂未轉頭時,已是夢幻。
賞析平山堂位于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乃歐陽修于公元1048年(慶曆八年)知揚州時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四月,蘇轼自徐州調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轼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轼爲重遊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于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三過平生堂下”,是說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甯四年)他離京任杭州通判,熙甯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經楊州,來平山堂憑吊恩師。“半生彈指聲中”,是作者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夢。
“十年不見老翁”,是說十年前作者曾與歐
陽公歡聚,不料此次聚會竟成永訣,次年恩師就仙逝了。“壁上龍蛇飛動”,是說歐公雖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親書手迹,其中有他的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别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間歐公遺草,隻覺龍蛇飛動,令人發揚蹈厲。此句以景襯情,睹物思人,令人爲人生無常而感慨萬千,低徊不已。
詞的下片寫聽唱歐詞而生感慨,道出緬懷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歐詞原句,既重現當日歐公風流自賞之态,又有歐公手植楊柳、所題詩詞仍留存世間,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過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歐陽恩師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經曆想到恩師的某些遭遇,因此,當他憑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師手植的“歐公柳”,耳聞歌女演唱歐詞,自然會生發萬千感慨。白居易說:“百年随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轼則比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空無。不要輕言東坡消極,或許正是心懷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對紛至沓來的政治打擊:人生既然不過虛幻,
政治失意與挫折,算得什麽呢?故而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雲:“‘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追進一層,喚醒癡愚不少。”
蘇轼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詩雲“百年随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轼則更進一步認識到“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蘇詞中傳達的這種獨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讀其作品的關鍵所在。
創作背景此詞寫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轼第三次到揚州平山堂,緬懷恩師歐陽修,同時也蘊含蘇轼自身的人生感歎。到作此詞爲止,蘇轼共三次到過揚州,則“三過平山堂下”實質上濃縮了蘇轼近十年間南遷北調的動蕩生涯。
作者簡介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
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龙蛇飞动:
: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未转头时是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赏析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
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
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
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