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的照片(尽显大先生的风骨)
发布时间:2022-04-29 22:50:01
 
 
魯 迅
(1881&mdash1936)
 
在舊時代裏的一位迂腐,
或者是一個寒伧的人
一位行不驚人的樸素得連二十世紀的時代
似乎也遺忘了的
從鄉下初出城的人士一般。
&mdash&mdash許廣平
 
當民國十五年,
中國騰起革命的洪濤,
我表弟從北京把《呐喊》寄到東京去,
我讀了才驚知中國有一位文才魯迅,
在我的幻想中,
以爲他是極爲矯健俏皮的青年。
不久我回到廣州,
郁達夫先生對我說:
&ldquo魯迅是中國唯一的美少年。&rdquo
&mdash&mdash白薇
 
 
 
日本時期
(1902&mdash1909)
 
 
· 1 ·
 
在弘文學院,1903年攝于東京。
 
魯迅在弘文學院期間,剪掉象征民族壓迫的辮子後,拍攝了這張照片,因此人稱&ldquo斷發照&rdquo。魯迅曾将此照連同一首絕句贈好友許壽裳,詩雲:&ldquo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黯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rdquo許壽裳因将該詩命名爲《自題小像》。這是現存的魯迅最早的單身照。
 
· 2 ·
 
與許壽裳與蔣抑卮等合影(局部),1909年攝于東京。
 
蔣抑卮聽說魯迅和周作人翻譯外國小說,計劃出版《域外小說集》而缺少資金,爽快地答應給予資助,使該書得以出版兩輯。照片由東京江木照相館拍攝,照片上标有William&rsquos字樣。此外有&ldquo東京神田&rdquo四字,标明照相館的所在地。
 
 
杭州、紹興時期
(1909&mdash1912)
 
· 3 ·
 
回國後留影,1909年攝于杭州。
 
魯迅本來打算到歐洲留學,學習德文,因爲那時德國介紹外國文學廣泛而迅捷,魯迅所看的東歐、俄國文學作品,很多是德文譯本。但現實已不允許他實現這個夢想。1925年,魯迅在應《阿Q正傳》俄譯者王希禮之請所寫《著者自叙傳略》中說:&ldquo因爲我的母親和幾個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rdquo&ldquo幾個别的人&rdquo包括二弟周作人及其日籍妻子。
 
魯迅回國後,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化學、生理學教員,兼日本植物學教師的翻譯。這張照片由杭州&ldquo二我軒&rdquo照相館拍攝。魯迅的同事許壽裳回憶:魯迅&ldquo初到時,仍着學生制服或穿西裝。彼時他攝有照片:西裝内着一件雪白的立領襯衣,戴領帶,短發短髭,眼神炯炯,英氣勃發。&rdquo 照片上标有Ne-Ngo-Sheng, Hongchow。
 
· 4 ·
 
在杭州,1909年攝于杭州。
 
魯迅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編寫了《化學講義》、《人生象斅》、《生理講義》等教材。《人生象斅》長達11萬字,其附錄《生理實驗術要略》後經修訂,發表于1914年10月4日杭州《教育周報》第55期。同事夏丏尊回憶:&ldquo周先生很嚴肅,平時是不大露笑容的,他的笑必在诙諧的時候。他對于官吏似乎特别憎惡,常摹拟官場的習氣,引人發笑。&rdquo
 
· 5 ·
 
&ldquo紹興府中學堂春季旅行于禹陵之紀念&rdquo(局部),1911年春攝于紹興。
 
由于不滿于杭州兩級師範學堂的惡劣風氣,1910年8月,魯迅回到家鄉,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教務長)兼生理學教員。他注重學生的課外活動,設法增加他們外出遊覽增長見識的機會。這張照片是他帶領學生遊覽禹陵時在百步禁階上所攝。
 
 
北京時期
(1912&mdash1926)
 
· 6 ·
 
爲《阿Q正傳》俄譯本所攝,1925年5月28日攝于北京。
 
· 7 ·
 
爲《阿Q正傳》英譯本所攝,1925年7月4日攝于北京。
 
應《阿Q正傳》英文本譯者梁社乾之請,魯迅拍攝了這兩幀照片。魯迅日記:&ldquo午後往中央公園,在同生照相二枚。&rdquo梁社乾在翻譯過程中,得到魯迅的幫助。梁譯《阿Q正傳》于192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魯迅日記1926年12月11日載:&ldquo收梁社乾所寄贈英譯《阿Q正傳》六本&rdquo。但譯本并未收入魯迅照片。
 
 
廈門、廣州時期
(1926&mdash1927)
 
· 8 ·
 
&ldquo我坐在廈門的墳中間&rdquo,1927年1月2日攝于廈門。
 
魯迅對廈門大學人際關系感到厭煩,且不适應當地生活,不足半年就決意離開。臨行前,魯迅、林語堂與幾個學生在南普陀西南的小山崗上照相,這裏到處生長着魯迅喜愛的龍舌蘭,滿山是饅頭一樣的洋灰的墳墓。魯迅寫信給許廣平說:&ldquo今天照了一個照相,是在草木叢中,坐在一個洋灰的墳的祭桌上&rdquo。魯迅後來把照片用在雜文集《墳》中。他還在照片上題寫一句話贈給章廷謙(矛塵)。照片上标有:The China Studio, Amoy(廈門中國照相館)。
 
· 9 ·
 
在廣州時所攝,1927年8月19日攝于廣州。
 
1927年1月中旬,魯迅到達廣州,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8月19日,魯迅與許廣平、廖立峨、何春才到照相館拍照。魯迅日記:&ldquo下午同春才、立峨,廣平往西關圖明館照像,又自照一像,出至在山茶店飲茗。&rdquo這張照片采用了多次曝光的方法,有四張底片。
 
上海時期
(1927&mdash1936)
 
· 10 ·
 
去光華大學講演,1927年11月16日攝于上海。
 
光華大學是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學,校名取&ldquo光複華夏&rdquo之意。魯迅日記:&ldquo下午往光華大學講。&rdquo講題爲《文學與社會》。演講前後各攝影一張。魯迅在演講中批評了逃避現實鬥争、專造象牙之塔的&ldquo爲藝術而藝術&rdquo的文學,止于叫苦和鳴不平的消極文學,以及歌頌殺戮的幫兇文藝。
 
· 11 ·
 
在景雲裏寓所, 1928年3月16日攝于上海。
 
1927年10月8日,魯迅和許廣平遷入景雲裏23號,建立家庭。
 
· 12 ·
 
&ldquo五十歲紀念&rdquo時所攝, 1930年9月17日攝于上海。
 
1930年9月25日是魯迅50歲生日。上海左翼文化團體在上海呂班路(今重慶南路)的荷蘭西菜室秘密集會爲魯迅祝壽,史沫特萊爲攝影。魯迅日記:&ldquo有人爲我在荷蘭西菜室作五十歲紀念,晚與廣平攜海嬰同往,席中共二十二人,夜歸。&rdquo後來魯迅向朋友報告說:&ldquo前幾天有幾個朋友給我做了一回五十歲的紀念,其實是活了五十年,成績毫無,我惟希望就是在文藝界,也有許多新的青年起來。&rdquo其中一張照片由史沫特萊寄往美國《新群衆》雜志發表。
 
· 13 ·
 
爲釋母親懸念所攝全家照,1931年7月30日攝于上海。
 
柔石等犧牲後,因謠傳魯迅被捕,在北平的魯迅母親擔憂兒子的安全,頻頻來信詢問。魯迅想以全家合影以釋母念。魯迅日記1931年7月28日:&ldquo下午同廣平攜海嬰往福井寫真館照相。&rdquo但這次的照相在沖洗時損壞。于是,30日,&ldquo午後同廣平攜海嬰複至福井寫真館重行照相。&rdquo
 
· 14 ·
 
&ldquo五一&rdquo國際勞動節所攝, 1933年5月1日攝于上海。
 
魯迅日記:&ldquo下午往春陽館照相。&rdquo是日魯迅拍攝三張照片,兩張穿外套,或端坐,或側身坐,均取上半身。照片上魯迅所穿毛背心系五年前許廣平所贈。
 
 
· 15 ·
 
爲斯諾編譯《活的中國》所攝,1933年5月26日攝于上海。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翻譯了魯迅幾篇作品,準備編入《活的中國》出版,極盼得到魯迅一張近照。他托姚克向魯迅尋求支持,魯迅拿出一些照片讓姚克挑選,姚克看後覺得都不能把魯迅的性格傳出神來,于是提出重拍。魯迅日記:&ldquo午後&hellip&hellip同姚克往大馬路照相。&rdquo實際上兩人去了南京路上的雪懷照相館,照相兩張,一張是魯迅的單人半身像,另一張是兩人的合影。魯迅對單人像很滿意。此照片最早與斯諾撰寫的《魯迅評傳》一起,刊登在1935年1月出版的美國《亞細亞》雜志上,以後又刊登在1936年底英國倫敦出版的《活的中國》一書的扉頁上。魯迅逝世後,萬國殡儀館供人吊唁的巨幅遺像,就由這張單人照放大而來。
 
· 16 ·
 
五十三歲生辰,1933 年9月13日攝于上海。
 
1933年9月13日魯迅一家攝于上海王冠照相館。魯迅日記:&ldquo上午同廣平、海嬰往王冠照相館照相。大雨一陣。&rdquo9月17日:&ldquo下午以照相分寄母親及戚友。&rdquo
 
· 17 ·
 
一九三五年所攝,1935年攝于上海。
 
· 18 ·
 
大病初愈後在大陸新村寓所門前, 1936年3月23日攝于上海。
 
1936年初,魯迅患病,時輕時重,曆時數月。3月23日魯迅日記:&ldquo午後明甫(茅盾)來,蕭軍、悄吟(蕭紅)來下午史女士及其友來,并各贈花,得孫夫人信并贈糖食三種,茗一匣。&rdquo史女士,指史沫特萊,&ldquo其友&rdquo,是英文《中國呼聲》編輯格蘭尼奇。兩人爲了解東北人民抗日鬥争情況,請魯迅邀蕭軍、蕭紅等來談義勇軍活動情況,茅盾擔任翻譯。
 
·19 ·
 
在第二回木刻流動展覽會上所攝,1936年10月8日攝于上海八仙橋青年會,沙飛攝。
 
1936年10月,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巡展到上海。魯迅一貫支持新興木刻運動,關心青年藝術家們的成長,因此不顧病中體弱,參觀了展覽會。魯迅日記:&ldquo午後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rdquo參觀過程中,魯迅坐下來與青年木刻家和外國記者交談。沙飛爲攝影。
 
 
 
 
鲁 迅
(1881&mdash1936)
 
或者是一个寒伧的人
一位行不惊人的朴素得连二十世纪的时代
似乎也遗忘了的
从乡下初出城的人士一般。
&mdash&mdash许广平
 
当民国十五年,
中国腾起革命的洪涛,
我读了才惊知中国有一位文才鲁迅,
在我的幻想中,
以为他是极为矫健俏皮的青年。
不久我回到广州,
郁达夫先生对我说:
&ldquo鲁迅是中国唯一的美少年。&rdquo
&mdash&mdash白薇
 
 
 
(1902&mdash1909)
 
 
· 1 ·
 
在弘文学院,1903年摄于东京。
 
鲁迅在弘文学院期间,剪掉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后,拍摄了这张照片,因此人称&ldquo断发照&rdquo。鲁迅曾将此照连同一首绝句赠好友许寿裳,诗云:&ldquo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rdquo许寿裳因将该诗命名为《自题小像》。这是现存的鲁迅最早的单身照。
 
· 2 ·
 
与许寿裳与蒋抑卮等合影(局部),1909年摄于东京。
 
蒋抑卮听说鲁迅和周作人翻译外国小说,计划出版《域外小说集》而缺少资金,爽快地答应给予资助,使该书得以出版两辑。照片由东京江木照相馆拍摄,照片上标有William&rsquos字样。此外有&ldquo东京神田&rdquo四字,标明照相馆的所在地。
 
 
杭州、绍兴时期
(1909&mdash1912)
 
· 3 ·
 
回国后留影,1909年摄于杭州。
 
鲁迅本来打算到欧洲留学,学习德文,因为那时德国介绍外国文学广泛而迅捷,鲁迅所看的东欧、俄国文学作品,很多是德文译本。但现实已不允许他实现这个梦想。1925年,鲁迅在应《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之请所写《著者自叙传略》中说:&ldquo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rdquo&ldquo几个别的人&rdquo包括二弟周作人及其日籍妻子。
 
鲁迅回国后,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化学、生理学教员,兼日本植物学教师的翻译。这张照片由杭州&ldquo二我轩&rdquo照相馆拍摄。鲁迅的同事许寿裳回忆:鲁迅&ldquo初到时,仍着学生制服或穿西装。彼时他摄有照片:西装内着一件雪白的立领衬衣,戴领带,短发短髭,眼神炯炯,英气勃发。&rdquo 照片上标有Ne-Ngo-Sheng, Hongchow。
 
· 4 ·
 
在杭州,1909年摄于杭州。
 
鲁迅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编写了《化学讲义》、《人生象斅》、《生理讲义》等教材。《人生象斅》长达11万字,其附录《生理实验术要略》后经修订,发表于1914年10月4日杭州《教育周报》第55期。同事夏丏尊回忆:&ldquo周先生很严肃,平时是不大露笑容的,他的笑必在诙谐的时候。他对于官吏似乎特别憎恶,常摹拟官场的习气,引人发笑。&rdquo
 
· 5 ·
 
&ldquo绍兴府中学堂春季旅行于禹陵之纪念&rdquo(局部),1911年春摄于绍兴。
 
由于不满于杭州两级师范学堂的恶劣风气,1910年8月,鲁迅回到家乡,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教务长)兼生理学教员。他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设法增加他们外出游览增长见识的机会。这张照片是他带领学生游览禹陵时在百步禁阶上所摄。
 
 
北京时期
(1912&mdash1926)
 
· 6 ·
 
为《阿Q正传》俄译本所摄,1925年5月28日摄于北京。
 
· 7 ·
 
为《阿Q正传》英译本所摄,1925年7月4日摄于北京。
 
应《阿Q正传》英文本译者梁社乾之请,鲁迅拍摄了这两帧照片。鲁迅日记:&ldquo午后往中央公园,在同生照相二枚。&rdquo梁社乾在翻译过程中,得到鲁迅的帮助。梁译《阿Q正传》于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鲁迅日记1926年12月11日载:&ldquo收梁社乾所寄赠英译《阿Q正传》六本&rdquo。但译本并未收入鲁迅照片。
 
 
厦门、广州时期
(1926&mdash1927)
 
· 8 ·
 
&ldquo我坐在厦门的坟中间&rdquo,1927年1月2日摄于厦门。
 
鲁迅对厦门大学人际关系感到厌烦,且不适应当地生活,不足半年就决意离开。临行前,鲁迅、林语堂与几个学生在南普陀西南的小山岗上照相,这里到处生长着鲁迅喜爱的龙舌兰,满山是馒头一样的洋灰的坟墓。鲁迅写信给许广平说:&ldquo今天照了一个照相,是在草木丛中,坐在一个洋灰的坟的祭桌上&rdquo。鲁迅后来把照片用在杂文集《坟》中。他还在照片上题写一句话赠给章廷谦(矛尘)。照片上标有:The China Studio, Amoy(厦门中国照相馆)。
 
· 9 ·
 
在广州时所摄,1927年8月19日摄于广州。
 
1927年1月中旬,鲁迅到达广州,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8月19日,鲁迅与许广平、廖立峨、何春才到照相馆拍照。鲁迅日记:&ldquo下午同春才、立峨,广平往西关图明馆照像,又自照一像,出至在山茶店饮茗。&rdquo这张照片采用了多次曝光的方法,有四张底片。
 
上海时期
(1927&mdash1936)
 
· 10 ·
 
去光华大学讲演,1927年11月16日摄于上海。
 
光华大学是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学,校名取&ldquo光复华夏&rdquo之意。鲁迅日记:&ldquo下午往光华大学讲。&rdquo讲题为《文学与社会》。演讲前后各摄影一张。鲁迅在演讲中批评了逃避现实斗争、专造象牙之塔的&ldquo为艺术而艺术&rdquo的文学,止于叫苦和鸣不平的消极文学,以及歌颂杀戮的帮凶文艺。
 
· 11 ·
 
在景云里寓所, 1928年3月16日摄于上海。
 
1927年10月8日,鲁迅和许广平迁入景云里23号,建立家庭。
 
· 12 ·
 
&ldquo五十岁纪念&rdquo时所摄, 1930年9月17日摄于上海。
 
1930年9月25日是鲁迅50岁生日。上海左翼文化团体在上海吕班路(今重庆南路)的荷兰西菜室秘密集会为鲁迅祝寿,史沫特莱为摄影。鲁迅日记:&ldquo有人为我在荷兰西菜室作五十岁纪念,晚与广平携海婴同往,席中共二十二人,夜归。&rdquo后来鲁迅向朋友报告说:&ldquo前几天有几个朋友给我做了一回五十岁的纪念,其实是活了五十年,成绩毫无,我惟希望就是在文艺界,也有许多新的青年起来。&rdquo其中一张照片由史沫特莱寄往美国《新群众》杂志发表。
 
· 13 ·
 
为释母亲悬念所摄全家照,1931年7月30日摄于上海。
 
柔石等牺牲后,因谣传鲁迅被捕,在北平的鲁迅母亲担忧儿子的安全,频频来信询问。鲁迅想以全家合影以释母念。鲁迅日记1931年7月28日:&ldquo下午同广平携海婴往福井写真馆照相。&rdquo但这次的照相在冲洗时损坏。于是,30日,&ldquo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复至福井写真馆重行照相。&rdquo
 
· 14 ·
 
&ldquo五一&rdquo国际劳动节所摄, 1933年5月1日摄于上海。
 
鲁迅日记:&ldquo下午往春阳馆照相。&rdquo是日鲁迅拍摄三张照片,两张穿外套,或端坐,或侧身坐,均取上半身。照片上鲁迅所穿毛背心系五年前许广平所赠。
 
 
· 15 ·
 
为斯诺编译《活的中国》所摄,1933年5月26日摄于上海。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翻译了鲁迅几篇作品,准备编入《活的中国》出版,极盼得到鲁迅一张近照。他托姚克向鲁迅寻求支持,鲁迅拿出一些照片让姚克挑选,姚克看后觉得都不能把鲁迅的性格传出神来,于是提出重拍。鲁迅日记:&ldquo午后&hellip&hellip同姚克往大马路照相。&rdquo实际上两人去了南京路上的雪怀照相馆,照相两张,一张是鲁迅的单人半身像,另一张是两人的合影。鲁迅对单人像很满意。此照片最早与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一起,刊登在1935年1月出版的美国《亚细亚》杂志上,以后又刊登在1936年底英国伦敦出版的《活的中国》一书的扉页上。鲁迅逝世后,万国殡仪馆供人吊唁的巨幅遗像,就由这张单人照放大而来。
 
· 16 ·
 
五十三岁生辰,1933 年9月13日摄于上海。
 
1933年9月13日鲁迅一家摄于上海王冠照相馆。鲁迅日记:&ldquo上午同广平、海婴往王冠照相馆照相。大雨一阵。&rdquo9月17日:&ldquo下午以照相分寄母亲及戚友。&rdquo
 
· 17 ·
 
一九三五年所摄,1935年摄于上海。
 
· 18 ·
 
大病初愈后在大陆新村寓所门前, 1936年3月23日摄于上海。
 
1936年初,鲁迅患病,时轻时重,历时数月。3月23日鲁迅日记:&ldquo午后明甫(茅盾)来,萧军、悄吟(萧红)来下午史女士及其友来,并各赠花,得孙夫人信并赠糖食三种,茗一匣。&rdquo史女士,指史沫特莱,&ldquo其友&rdquo,是英文《中国呼声》编辑格兰尼奇。两人为了解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情况,请鲁迅邀萧军、萧红等来谈义勇军活动情况,茅盾担任翻译。
 
·19 ·
 
在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会上所摄,1936年10月8日摄于上海八仙桥青年会,沙飞摄。
 
1936年10月,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巡展到上海。鲁迅一贯支持新兴木刻运动,关心青年艺术家们的成长,因此不顾病中体弱,参观了展览会。鲁迅日记:&ldquo午后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rdquo参观过程中,鲁迅坐下来与青年木刻家和外国记者交谈。沙飞为摄影。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全文阅读]
这年春末夏初,我生了一场莫名奇妙的病。这场看似平常的小感冒,竟让我在医院里折腾了两个多月。 得病初期,我住进市医院急诊科。这是一幢老式的三层砖混楼,看上...[全文阅读]
今天晚上阿杰又做噩梦了,与往常同样的一个噩梦。 梦里,他拿着刀,一刀一刀地刺向一个陌生女人的胸膛,直到眼前满是殷红的鲜血为止。接着,梦境的画面一转,他在山野...[全文阅读]
门口有一棵老树,犹如一位耄耋长者静静地立在庭院外。苍劲的树干深深地扎根在地下,风儿拂动它的枝蔓和叶片,火辣辣的太阳在它头顶悄悄凝视。它就这样守候着春去秋来,不...[全文阅读]
一直以来,她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结婚的时候,女友们都披金戴银,唯独他没有给她买。他说真爱不都是物质的,物质的东西仅仅只是爱的表达方式而已。 这时...[全文阅读]
明朝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崇祯帝自缢而亡,但是崇祯帝死后,却仍然有一股明朝势力在与清朝抗衡,这股势力就是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的南明朝廷。我们今天要说的永历帝朱...[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鲁迅一生的照片(尽显大先生的风骨)
下一篇:那个早恋嫁给穷人的女同学
喜欢哲理故事就经常来哦!
热门哲理故事
网友推荐
- 1鬼手
- 2人皮灯笼
- 3隐忍父爱20年,亲情只出现在女儿人生的冬天
- 4爱心树
- 5一波短篇鬼故事 窗帘拉起来看
- 6雾岛幽灵
- 7传纸游戏
- 8妈妈的核桃酥
- 9生命的得失
- 10你把苦难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