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发布时间:2021-10-18 07:13:17

出自唐代李颀的《送陳章甫》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别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颡。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四月南風吹大麥一片金黃,棗花未落梧桐葉子已抽長。
早晨辭别青山晚上又相見,出門聞馬鳴令我想念故鄉。
陳侯的立身處世襟懷坦蕩,虬須虎眉前額寬儀表堂堂。
你胸藏詩書萬卷學問深廣,怎麽能夠低頭埋沒在草莽。
在城東門買酒同我們暢飲,心寬看萬事都如鴻毛一樣。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黃昏,有時獨自将天上孤雲眺望。
今日黃河波浪洶湧連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駐不敢過江。
你這鄭國的遊人不能返家,我這洛陽的行子空自歎息。
聽說你在家鄉舊相識很多,罷官回去他們如何看待你?

注釋
⑴陳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
⑵陰:同“蔭”。一作“葉”。
⑶“青山”二句:是說陳章甫因朝夕相見的青山而起思鄉之情。一說因爲思鄉很快就回來了,意即早晨辭别故鄉的青山,晚上又見到了。嘶:馬鳴。
⑷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⑸虬須: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寬大的腦門。颡:前額。
⑹貯:保存。
⑺“不肯”句:是說不肯埋沒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業。陳章甫曾應制科及第,但因沒有登記戶籍,吏部不予錄用。經他上書力争,吏部隻得請示破例錄用,這事受到天下士子贊美,陳章甫也因此名揚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順。
⑻“東門”二句:寫陳章甫雖仕實隐,隻和作者等人飲酒醉卧,卻把萬世看得輕如鴻毛。酤(gū)酒:買酒。飲:使……喝。曹:輩,侪。皆:一作“如”。鴻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極輕之物。
⑼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員。
⑽鄭國遊人:李颀自稱,李颀寄居的穎陽(今河南許昌附近),是春秋時鄭國故地,故自稱“鄭國遊人”。
⑾洛陽行子:指陳章甫,他經常在洛陽、嵩山一帶活動,故稱。
⑿“聞到”二句:聽說你在故鄉相識很多,你已經罷了官,現在他們會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鄉。陶淵明《歸園田居》:“羁鳥戀故林。”

【賞析】

  李颀的送别詩,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稱。此詩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約寫于陳章甫罷官啓程返回故鄉之時,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詩送别。

  陳章甫是個很有才學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過長期隐居在嵩山。他曾應制科及第,但因沒有登記戶籍,吏部不予錄用。經他上書力争,吏部辯駁不了,特爲請示執政,破例錄用。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贊美,使他名揚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達,因此無心官場之事,仍然經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動于洛陽一帶。這首詩大約作于陳章甫罷官後登程返鄉之際,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詩贈别。前人多以爲陳章甫此次返鄉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據詩中所雲“舊鄉”“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詩中稱陳章甫爲“鄭國遊人”,自稱“洛陽行子”,可見雙方同爲天涯淪落人。詩人通過對外貌、動作和心理的描寫,表現了陳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慷慨豪爽、曠達不羁的性格,抒發了作者對陳章甫罷官被貶的同情和對友人的深摯情誼。

  詩的開頭四句,輕快舒坦,充滿鄉情。入夏,天氣清和,田野麥黃,道路蔭長,騎馬出門,一路青山作伴,更懷念往日隐居舊鄉山林的悠閑生活。這裏有一種曠達的情懷,顯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後八句詩,用生動的細節描繪,高度的藝術概括,贊美陳章甫的志節操守,見出他坦蕩無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寫他的品德、容貌、才學和志節。說他有君子坦蕩的品德,儀表堂堂,滿腹經綸,不甘淪落草野,倔強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頭在草莽”,指他抗議無籍不被錄用一事。後四句寫他的形迹脫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實隐的情形,說他與同僚暢飲,輕視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雲,顯出他入仕後與官場污濁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這樣的思想性格和行爲,注定他遲早要離開官場。這八句是全詩最精采的筆墨,詩人首先突出陳的立身坦蕩,然後寫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現性格;寫才學強調志節,又能顯出神态;寫行爲則點明處世态度,寫遭遇就側重思想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罷官返鄉的情由。“長河”二句是賦而比興,既實記渡口适遇風浪,暫停擺渡,又暗喻仕途險惡,無人援濟。因此,行者和送者,罷官者和留官者,陳章甫和詩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沒有着落。一個“未及家”,一個“空歎息”,都有一種惆怅。而對這種失意的惆怅,詩人以爲毋須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試問語氣寫出世态炎涼,料想陳返鄉後的境況,顯出一種泰然處之的豁達态度,輕松地結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詩人以曠達的情懷,知己的情誼,藝術的概括,生動的描寫,表現出陳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爲不滿。而詩的筆調輕松,風格豪爽,不爲失意作苦語,不因離别寫愁思,在送别詩中确屬别具一格。

  •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相關内容:
  • 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
  • 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纥那披綠羅。
  • 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
  •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隻恁寂寞厭厭地。
  • 詩詞名句

出自唐代李颀的《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
⑴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⑵阴:同“荫”。一作“叶”。
⑶“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马鸣。
⑷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⑸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⑹贮:保存
⑺“不肯”句:是说不肯埋没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业。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只得请示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赞美,陈章甫也因此名扬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顺。
⑻“东门”二句:写陈章甫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酤(gū)酒:买酒。饮:使……喝。曹:辈,侪。皆:一作“如”。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⑼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⑽郑国游人:李颀自称,李颀寄居的颖阳(今河南许昌附近),是春秋时郑国故地,故自称“郑国游人”。
⑾洛阳行子:指陈章甫,他经常在洛阳、嵩山一带活动,故称。
⑿“闻到”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

【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5147.html

上一篇:但东望故人翘首什么意思

下一篇: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