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发布时间:2021-10-25 13:32:15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爲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海邊的尖山好像利劍鋒芒,到秋天處處割斷人的愁腸。
怎能讓此身化作千千萬萬,撒落到每個峰頂眺望故鄉!

注釋
⑴與: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長沙)人,龍安海禅師的弟子。時從臨賀到柳州會見柳宗元。上人:對和尚的尊稱。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華:京城長安。親故:親戚、故人。
⑵海畔:畔,邊。柳州在南方,距海較近,故稱海畔。劍铓(máng):劍鋒,劍的頂部尖銳部分。《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⑶秋:秋季。割:斷。愁腸:因思鄉而憂愁,有如肝腸寸斷。
⑷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龍安海禅師的弟子,作者自然聯想到佛經中“化身”的說法,以表明自己的思鄉情切。千億:極言其多。《詩經·大雅·假樂》:“千祿百福,子孫千億。”
⑸散上:飄向。一作“散作”。峰頭:山峰的頂端。望:遙望。故鄉:這裏指長安,而作者的家鄉在河東。

【賞析】

  柳宗元這首詩,通過奇異的想象,獨特的藝術構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盡量傾吐了出來;它的抒情方式,是屬于嚴羽《滄浪詩話》裏所說的“沈著痛快”一類。

  詩題标明“寄京華親故”。“望故鄉”而“寄京華親故”,意在訴說自己慘苦的心情、迫切的歸思,希望在朝舊交能夠一爲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詩的第一句是寫登覽所見的景色,廣西獨特的風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蘇轼說:“仆自東武适文登,并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铓。誦子厚詩,知海山多奇峰也。”(《東坡題跋·書柳子厚詩》)可見“海畔尖山似劍芒”,首先是寫實,是貼切的形容。不僅僅是形容,同時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聯想的巧妙的設喻。劍芒似的尖山,這一驚心動魄的形象,對荒遠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腸的感覺。

  自永貞革新失敗,“二王八司馬事件”接踵而來,革新運動的骨幹均被貶在邊遠之地。十年後,這批人有的已死貶所。除一人先行起用,餘下四人與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複出爲邊遠地區刺史。殘酷的政治迫害,邊地環境的荒遠險惡,使他有“一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雖然回不到京國,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裏的親友。他曾寫過“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的詩句,這與此詩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都是觸景生情,因景托喻,有異曲同工之妙。

  “割愁腸”一語,是根據“似劍芒”的比喻而來,由山形産生的聯想。三、四句則由“尖山”進一步生出一個離奇的想象。前面已談到,廣西的山水别具風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聯屬。韓愈詩雲“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設喻。登高遠望時,無數山峰就像無數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遠方。由于主觀感情的強烈作用,在詩人眼中,這每一個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隻有一雙眼睛眺望京國與故鄉,是不能表達内心渴望于萬一,而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遠望故鄉,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個分身法,将一身化作萬萬千千身,每個峰頭站上一個,庶幾可以表達出強烈的心願。這個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準确傳達了詩人的眷念故鄉親友的真摯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雖然離奇,卻又是從實感中産生,有真實生活基礎,不是憑空構想,所以讀來感人。

  此詩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樣,都是寄懷之作,通過登臨所見,觸景傷情,抒發懷念友人和故鄉之情,隻是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七律,詩中托景抒懷,曲折傳情,意在言外。這首詩是七絕,詩中熔情入景,用淺顯的語言來描寫内心中隐情,表現得鮮明突出。二詩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這首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産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相關内容:
  • 夢斷刀頭,書開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 空勞纖手,解佩贈情人。
  • 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 相思不作勤書禮,别後吾言在訂頑。
  • 懷春情不斷,猶帶相思舊子。
  • 織錦相思樓影下,钿钗暗約小簾間。
  • 天街曾醉美人畔,涼枝移插烏巾。
  • 細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 詩詞名句

以上就是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注释
⑴与: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华:京城长安。亲故:亲戚、故人。
⑵海畔:畔,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⑶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⑷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千亿:极言其多。《诗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⑸散上:飘向。一作“散作”。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赏析】

  柳宗元这首诗,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芒”,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在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与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使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虽然回不到京国,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亲友。他曾写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诗句,这与此诗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都是触景生情,因景托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芒”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前面已谈到,广西的山水别具风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设喻。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远方。由于主观感情的强烈作用,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这首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就是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5489.html

上一篇:吴姬越艳楚王妃

下一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