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曲》
发布时间:2022-01-20 08:01:12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
夜卧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豔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注釋】:
樂府舊題有《巫山高》,屬鼓吹曲辭。“古辭言江淮水深,無梁可渡,臨水遠望,思歸而已。”(《樂府解題》)而六朝王融、範雲所作“雜以陽台神女之事,無複遠望思歸之意”,孟郊此詩就繼承這一傳統,主詠巫山神女的傳說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賦)。本集内還有一首《巫山行》爲同時作,詩雲:“見盡數萬裏,不聞三聲猿。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則二詩爲旅途遣興之作欤?
“巴江上峽重複重”,句中就分明有一舟行之旅人在。沿江上溯,入峽後山重水複,屢經曲折,于是目擊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諸峰“碧叢叢,高插天”(李賀《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盡傳其态的。十二峰中,最爲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雲煙缭繞、變幻幽明的神女峰。而“陽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與其說來自峰勢奇峭,無甯說來自那“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動人傳說。次句點“陽台”二字,是兼有啓下的功用的。
經過巫峽,誰不想起那個古老的神話,但有什麽比“但飛蕭蕭雨”的天氣更能使人沉浸入那本有“朝雲暮雨”情節的故事境界中去的呢?所以緊接着寫到楚王夢遇神女之事:“荊王獵時逢暮雨,夜卧高丘夢神女。”本來,在宋玉賦中,楚王是遊雲夢、宿高唐(在湖南雲夢澤一帶)而夢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處(《高唐賦》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裏,卻并非筆誤,乃是詩人憑借想象,把楚王出獵地點移到巫山附近,夢遇之處由高唐換成神女居處的高丘,便使全詩情節更爲集中。這裏,上峽舟行值雨與楚王畋獵值雨,在詩境中交織成一片,冥想着的詩人也與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寫既是楚王夢中所見之神女,同時又是詩人想象中的神女。詩寫這段傳說,意不在楚王,而在通過楚王之夢以寫神女。
關于“陽台神女”的描寫應該是《巫山曲》的畫龍點睛處。“主筆有差,餘筆皆敗。”(劉熙載《藝概·書概》)而要寫好這一筆是十分困難的。其所以難,不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見,而更在于這個傳說“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這位神女絕不同于一般神女,寫得是否神似,讀者是感覺得到的。而孟郊此詩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寫好了這一筆。詩人是緊緊抓住“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高唐賦》)的絕妙好辭來進行藝術構思的。神女出場是以“暮雨”的形式:“輕紅流煙濕豔姿”,神女的離去是以“朝雲”的形式:“行雲飛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點,輕盈飄渺,在飛花落紅與缭繞的雲煙中微呈“豔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無的特點,她帶着晶瑩濕潤的水光,一忽兒又化着一團霞氣,這正是雨、雲的特征。因而“這一位”也就不同别的神女了。詩中這極精彩的一筆,就如同爲讀者心中早已隐隐存在的神女揭開了面紗,使之眉目宛然,光彩照人。這裏同時還創造出一種倏晦倏明、迷離恍惝的神話氣氛,雖則沒有任何叙事成分,卻能使人聯想到《神女賦》“歡情未接,将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處”等等描寫,覺有無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雲飛去”,明星漸稀,這浪漫的一幕在詩人眼前慢慢閉攏了。于是一種惆怅若有所失之感向他襲來,恰如戲迷在一出好戲閉幕時所感到的那樣。“目極魂斷望不見”就寫出其如癡如醉的感覺,與《神女賦》結尾頗爲神似(那裏,楚王“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後化用古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作結。峽中羁旅的愁懷與故事凄豔的結尾及峽中凄迷景象融成一片,使人玩味無窮。
全詩把峽中景色、神話傳說及古代諺語熔于一爐,寫出了作者在古峽行舟時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風格幽峭奇豔,頗近李賀,在孟郊詩中自爲别調。孟詩本有思苦語奇的特點,因此偶涉這類秾豔的題材,便很容易趨于幽峭奇豔一途。李賀的時代稍晚于孟郊,從中似乎可以窺見由韓、孟之奇到李賀之奇的發展過程。
(周嘯天)【作品評述】巫山曲
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
夜卧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豔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
夜卧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豔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注釋】:
樂府舊題有《巫山高》,屬鼓吹曲辭。“古辭言江淮水深,無梁可渡,臨水遠望,思歸而已。”(《樂府解題》)而六朝王融、範雲所作“雜以陽台神女之事,無複遠望思歸之意”,孟郊此詩就繼承這一傳統,主詠巫山神女的傳說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賦)。本集内還有一首《巫山行》爲同時作,詩雲:“見盡數萬裏,不聞三聲猿。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則二詩爲旅途遣興之作欤?
“巴江上峽重複重”,句中就分明有一舟行之旅人在。沿江上溯,入峽後山重水複,屢經曲折,于是目擊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諸峰“碧叢叢,高插天”(李賀《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盡傳其态的。十二峰中,最爲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雲煙缭繞、變幻幽明的神女峰。而“陽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與其說來自峰勢奇峭,無甯說來自那“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動人傳說。次句點“陽台”二字,是兼有啓下的功用的。
經過巫峽,誰不想起那個古老的神話,但有什麽比“但飛蕭蕭雨”的天氣更能使人沉浸入那本有“朝雲暮雨”情節的故事境界中去的呢?所以緊接着寫到楚王夢遇神女之事:“荊王獵時逢暮雨,夜卧高丘夢神女。”本來,在宋玉賦中,楚王是遊雲夢、宿高唐(在湖南雲夢澤一帶)而夢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處(《高唐賦》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裏,卻并非筆誤,乃是詩人憑借想象,把楚王出獵地點移到巫山附近,夢遇之處由高唐換成神女居處的高丘,便使全詩情節更爲集中。這裏,上峽舟行值雨與楚王畋獵值雨,在詩境中交織成一片,冥想着的詩人也與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寫既是楚王夢中所見之神女,同時又是詩人想象中的神女。詩寫這段傳說,意不在楚王,而在通過楚王之夢以寫神女。
關于“陽台神女”的描寫應該是《巫山曲》的畫龍點睛處。“主筆有差,餘筆皆敗。”(劉熙載《藝概·書概》)而要寫好這一筆是十分困難的。其所以難,不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見,而更在于這個傳說“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這位神女絕不同于一般神女,寫得是否神似,讀者是感覺得到的。而孟郊此詩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寫好了這一筆。詩人是緊緊抓住“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高唐賦》)的絕妙好辭來進行藝術構思的。神女出場是以“暮雨”的形式:“輕紅流煙濕豔姿”,神女的離去是以“朝雲”的形式:“行雲飛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點,輕盈飄渺,在飛花落紅與缭繞的雲煙中微呈“豔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無的特點,她帶着晶瑩濕潤的水光,一忽兒又化着一團霞氣,這正是雨、雲的特征。因而“這一位”也就不同别的神女了。詩中這極精彩的一筆,就如同爲讀者心中早已隐隐存在的神女揭開了面紗,使之眉目宛然,光彩照人。這裏同時還創造出一種倏晦倏明、迷離恍惝的神話氣氛,雖則沒有任何叙事成分,卻能使人聯想到《神女賦》“歡情未接,将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處”等等描寫,覺有無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雲飛去”,明星漸稀,這浪漫的一幕在詩人眼前慢慢閉攏了。于是一種惆怅若有所失之感向他襲來,恰如戲迷在一出好戲閉幕時所感到的那樣。“目極魂斷望不見”就寫出其如癡如醉的感覺,與《神女賦》結尾頗爲神似(那裏,楚王“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後化用古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作結。峽中羁旅的愁懷與故事凄豔的結尾及峽中凄迷景象融成一片,使人玩味無窮。
全詩把峽中景色、神話傳說及古代諺語熔于一爐,寫出了作者在古峽行舟時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風格幽峭奇豔,頗近李賀,在孟郊詩中自爲别調。孟詩本有思苦語奇的特點,因此偶涉這類秾豔的題材,便很容易趨于幽峭奇豔一途。李賀的時代稍晚于孟郊,從中似乎可以窺見由韓、孟之奇到李賀之奇的發展過程。
(周嘯天)【作品評述】巫山曲
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
夜卧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豔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以上就是《巫山曲》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注释】:
乐府旧题有《巫山高》,属鼓吹曲辞。“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乐府解题》)而六朝王融、范云所作“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孟郊此诗就继承这一传统,主咏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赋)。本集内还有一首《巫山行》为同时作,诗云:“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则二诗为旅途遣兴之作欤?
“巴江上峡重复重”,句中就分明有一舟行之旅人在。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幽明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无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阳台”二字,是兼有启下的功用的。
经过巫峡,谁不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入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境界中去的呢?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值雨与楚王畋猎值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着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别的神女了。诗中这极精彩的一笔,就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隐存在的神女揭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彩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倏晦倏明、迷离恍惝的神话气氛,虽则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人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闭拢了。于是一种惆怅若有所失之感向他袭来,恰如戏迷在一出好戏闭幕时所感到的那样。“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凄迷景象融成一片,使人玩味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颇近李贺,在孟郊诗中自为别调。孟诗本有思苦语奇的特点,因此偶涉这类秾艳的题材,便很容易趋于幽峭奇艳一途。李贺的时代稍晚于孟郊,从中似乎可以窥见由韩、孟之奇到李贺之奇的发展过程。
(周啸天)【作品评述】巫山曲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注释】:
乐府旧题有《巫山高》,属鼓吹曲辞。“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乐府解题》)而六朝王融、范云所作“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孟郊此诗就继承这一传统,主咏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赋)。本集内还有一首《巫山行》为同时作,诗云:“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则二诗为旅途遣兴之作欤?
“巴江上峡重复重”,句中就分明有一舟行之旅人在。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幽明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无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阳台”二字,是兼有启下的功用的。
经过巫峡,谁不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入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境界中去的呢?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值雨与楚王畋猎值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着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别的神女了。诗中这极精彩的一笔,就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隐存在的神女揭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彩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倏晦倏明、迷离恍惝的神话气氛,虽则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人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闭拢了。于是一种惆怅若有所失之感向他袭来,恰如戏迷在一出好戏闭幕时所感到的那样。“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凄迷景象融成一片,使人玩味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颇近李贺,在孟郊诗中自为别调。孟诗本有思苦语奇的特点,因此偶涉这类秾艳的题材,便很容易趋于幽峭奇艳一途。李贺的时代稍晚于孟郊,从中似乎可以窥见由韩、孟之奇到李贺之奇的发展过程。
(周啸天)【作品评述】巫山曲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巫山曲》
上一篇:《夏夜宿表兄话旧》
下一篇:《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