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发布时间:2022-01-22 17:28:32

原文賞析:
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
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
響遏碧雲近,香傳紅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
拼音解讀
qiū yè fǎng qiū shì ,xiān wén shuǐ shàng yīn 。
bàn tiān liáng yuè sè ,yī dí jiǔ rén xīn 。
xiǎng è bì yún jìn ,xiāng chuán hóng ǒu shēn 。
xiàng féng qīng lù xià ,liú yǐng shī yī jīn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全詩四聯均寫景,無一句議論,無一句抒懷,但卻彌漫着凄清的氛圍,滲透着悲涼的情思。細細品味,如飲醇酒,回味無窮。首聯"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訪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雲:"春女怨,秋士悲"。所謂"秋士"即謂暮年不遇者,借園主人當屬此類。袁枚自己雖曾步入仕途,任過縣令,但因升遷無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辭官,隐居于南京小倉山随園。兩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詩人此行"訪秋士"即是以此爲前提的。當詩人步入借園,首先聽到的"水上音"就是笛聲。這笛聲作爲一種聽覺意象是全詩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園主人心聲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詩在首聯引出"水上音"之後,中間兩聯即集中筆墨對其進行描寫。但詩人并沒有單純地去描寫笛聲,而是以視覺意象"月色"及嗅覺意象"藕香"作爲陪襯烘托,使笛聲意味更加豐富感人。颔聯"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聲,"酒人"指微醺的借園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後,還嫌不足,又以笛聲抒其情懷。在中國古詩中,笛聲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這首詩中的"笛聲"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發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寫笛聲在冰涼如水的月色中飄蕩,仿佛笛聲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聲凄怨的情韻。笛聲感情雖然哀怨,但借園主人吹奏技巧卻十分高超,故頸聯一轉雲:"響遏碧雲近,香傳紅藕深。"笛聲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雲,同時水中飄來了紅藕的幽香,與笛聲交織往還,好像笛聲也具有了香氣。作者先聞"水上聲",既産生了感情的共鳴,又陶醉在音樂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聲結束,才想起要與友人相會。尾聯雲:“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此聯乃回應首句,當作者在秋夜聽完友人的一曲笛聲之後,終于迎來了與"秋士"的相逢之時,但他們卻久久的相對無語,身影沉浸在流瀉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甯靜;他們的衣襟被清涼的窗露沾濕了,猶如他們的心靈也被凄清的笛聲淨化了一般。友人的心聲已在笛聲中傾訴殆盡,作爲知心朋友,作者對此已經領會和理解,無須多問,亦不必多言,兩人心靈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詩的收束像不盡的笛聲的餘音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歌的主旨在于表現作者與李晴江作爲知音的深厚友誼,詩中卻無一語表達此意,隻是寫自己夜訪友人聽其"月下吹笛"時的景象與兩人相逢時無言的情狀,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這也正體現了袁枚"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随園夜話》)的詩論理念。

相關賞析

  全詩四聯均寫景,無一句議論,無一句抒懷,但卻彌漫着凄清的氛圍,滲透着悲涼的情思。細細品味,如飲醇酒,回味無窮。首聯"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訪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雲:"春女怨,秋士悲"。所謂"秋士"即謂暮年不遇者,借園主人當屬此類。袁枚自己雖曾步入仕途,任過縣令,但因升遷無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辭官,隐居于南京小倉山随園。兩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詩人此行"訪秋士"即是以此爲前提的。當詩人步入借園,首先聽到的"水上音"就是笛聲。這笛聲作爲一種聽覺意象是全詩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園主人心聲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詩在首聯引出"水上音"之後,中間兩聯即集中筆墨對其進行描寫。但詩人并沒有單純地去描寫笛聲,而是以視覺意象"月色"及嗅覺意象"藕香"作爲陪襯烘托,使笛聲意味更加豐富感人。颔聯"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聲,"酒人"指微醺的借園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後,還嫌不足,又以笛聲抒其情懷。在中國古詩中,笛聲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這首詩中的"笛聲"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發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寫笛聲在冰涼如水的月色中飄蕩,仿佛笛聲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聲凄怨的情韻。笛聲感情雖然哀怨,但借園主人吹奏技巧卻十分高超,故頸聯一轉雲:"響遏碧雲近,香傳紅藕深。"笛聲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雲,同時水中飄來了紅藕的幽香,與笛聲交織往還,好像笛聲也具有了香氣。作者先聞"水上聲",既産生了感情的共鳴,又陶醉在音樂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聲結束,才想起要與友人相會。尾聯雲:“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此聯乃回應首句,當作者在秋夜聽完友人的一曲笛聲之後,終于迎來了與"秋士"的相逢之時,但他們卻久久的相對無語,身影沉浸在流瀉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甯靜;他們的衣襟被清涼的窗露沾濕了,猶如他們的心靈也被凄清的笛聲淨化了一般。友人的心聲已在笛聲中傾訴殆盡,作爲知心朋友,作者對此已經領會和理解,無須多問,亦不必多言,兩人心靈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詩的收束像不盡的笛聲的餘音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歌的主旨在于表現作者與李晴江作爲知音的深厚友誼,詩中卻無一語表達此意,隻是寫自己夜訪友人聽其"月下吹笛"時的景象與兩人相逢時無言的情狀,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這也正體現了袁枚"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随園夜話》)的詩論理念。

作者介紹

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

袁枚(1716~1797)中國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陽、江甯等地任知縣,有政聲。乾隆十三年辭官,定居江甯(今江蘇南京市),築室小倉山隋氏廢園,改名随園,世稱随園先生。從此不再出仕。從事詩文著述,廣交四方文士。晚年自號倉山居士。袁枚與趙翼、蔣士铨并稱乾隆三大家。他活躍詩壇40餘年,有詩4000餘首,基本上體現了他所主張的性靈說,有獨特風格和一定成就。袁詩思想内容的主要特點是抒寫性靈,表現個人生活遭際中的真實感受、情趣和識見,往往不受束縛,時有唐突傳統。在藝術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練的技巧和流暢的語言,表現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藝術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其中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兩類:即景抒情的旅遊詩和歎古諷今的詠史詩。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等,骈文如《與蔣苕生書》、《重修于忠肅廟碑》等,傳爲名篇。袁枚又是乾、嘉時期主要詩論家之一。繼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靈說。《随園詩話》及《補遺》、《續詩品》是他詩論的主要著作。《随園詩話》除闡述性靈說以外,對曆代詩人作品、流派演變及清代詩壇多有評述。《續詩品》則是仿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韻文簡括詩歌創作過程、方法、修養、技巧等具體經驗體會,即所謂創作"苦心"。與公安派相比較,袁枚的性靈說更有反道學、反傳統的特點,指出詩并非說教的手段,而要抒寫性靈。他把"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習爲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爲創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對詩歌形式的聲律藻飾、骈麗用典等講究,隻要求從屬于表現性靈。袁枚的性靈說較公安派前進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認爲是明、清性靈說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學思想還廣涉文論及文學發展、文體作用等各個方面,在當時有進步意義。但他的文論不及詩論影響深廣。著有《小倉山房集》80卷、《随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子不語》24卷及續編10卷等。尺牍、說部等30餘種。

以上就是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拼音解读
qiū yè fǎng qiū shì ,xiān wén shuǐ shàng yīn 。
bàn tiān liáng yuè sè ,yī dí jiǔ rén xīn 。
xiǎng è bì yún jìn ,xiāng chuán hóng ǒu shēn 。
xiàng féng qīng lù xià ,liú yǐng shī yī j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故颈联一转云:"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尾联云:“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夜话》)的诗论理念。

相关赏析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故颈联一转云:"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尾联云:“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夜话》)的诗论理念。

作者介绍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习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尺牍、说部等30余种。

以上就是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56246.html

上一篇: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下一篇: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