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发布时间:2022-02-24 07:02:05

原文賞析: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
孔聖臨長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餘不及,來者吾不留。
願登太華山,上與松子遊。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拼音解讀
cháo yáng bú zài shèng ,bái rì hū xī yōu
qù cǐ ruò fǔ yǎng ,rú hé sì jiǔ qiū 。
rén shēng ruò chén lù ,tiān dào miǎo yōu yōu 。
qí jǐng shēng qiū shān ,tì sì fēn jiāo liú 。
kǒng shèng lín zhǎng chuān ,xī shì hū ruò fú 。
qù zhě yú bú jí ,lái zhě wú bú liú 。
yuàn dēng tài huá shān ,shàng yǔ sōng zǐ yóu 。
yú fù zhī shì huàn ,chéng liú fàn qīng zhōu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從象征時光流逝的白日寫起。句式與曹植《贈徐幹》中“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相同,表現出光景西馳,白駒過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憂生感情。隻不過阮詩未寫“白日”匿于何處,曹詩落實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說理;一重在寫景起興,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塵露,天道邈悠悠”,聞人倓說“去此”指“去魏盛時”,謂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間轉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陽”、“白日”之謂,不僅象征時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權由顯赫繁盛趨于衰亡,一去不返,終歸寂滅的深層寓意。在這裏,詩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與曹魏國運式微的感歎交融在一起,雙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發,置于詩端而籠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統攝。

  先是“人生若塵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強烈對比,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權都去若俯仰,何況區區一介寒士,不過如塵似露,傾刻消亡罷了。

  下“齊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齊景公惜命,孔子傷逝的典故,極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韓詩外傳》曾記載齊景公遊牛山北望齊時說:“美哉國乎?郁郁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畢涕淚沾襟。《論語·子罕》則記載孔子對一去不返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齊景公登牛山,見山川之美,感歎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對流水的惜逝中,詩人對個人命運和對國運的雙重憂慮,比先前的比喻和對比更深了一層。

  如此袂忽的人世,詩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憂患,詩人又如何解脫?“去者餘不及,來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徹大悟語。末六句,詩人斷《楚辭·遠遊》、《莊子·漁父》兩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遠遊》“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句意,謂: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後世雖有聖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華山而與赤松子遊。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仙人同遊而有出世之想,語出《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末二句隐括《漁父》句意,表明要擺脫“懷湯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詠懷·一日複一夕》)的險惡處境,籍以自保和解脫,隻有跟從赤松子,追随漁父,即或仙或隐,遠離塵世之紛擾,庶幾可以避患遠禍,得逍遙之樂。——然而這不過是一時的幻想。仙則無據,隐亦不容,所以終究還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寫的陰暗世界。

  阮籍生當魏晉易代之際,統治集團内部的矛盾鬥争日趨殘酷激烈。司馬氏爲篡魏自代,大肆殺戮異己,朝野人人側目,亦人人自危,詩人也屢遭迫害。既要避禍全身,又要發洩内心的憂患與憤懑,因此,隻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語言表達熾熱的感情;以荒誕的口吻表現嚴肅的主題。這首詩即運用神話、典故、比興和雙重寓意的寫法,緻使其詩意晦澀遙深,雉以索解。鍾嵘《詩品》說阮籍《詠懷詩》“厥志淵放,歸趣難求”。可謂詩界知己。

相關賞析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從象征時光流逝的白日寫起。句式與曹植《贈徐幹》中“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相同,表現出光景西馳,白駒過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憂生感情。隻不過阮詩未寫“白日”匿于何處,曹詩落實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說理;一重在寫景起興,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塵露,天道邈悠悠”,聞人倓說“去此”指“去魏盛時”,謂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間轉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陽”、“白日”之謂,不僅象征時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權由顯赫繁盛趨于衰亡,一去不返,終歸寂滅的深層寓意。在這裏,詩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與曹魏國運式微的感歎交融在一起,雙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發,置于詩端而籠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統攝。

  先是“人生若塵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強烈對比,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權都去若俯仰,何況區區一介寒士,不過如塵似露,傾刻消亡罷了。

  下“齊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齊景公惜命,孔子傷逝的典故,極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韓詩外傳》曾記載齊景公遊牛山北望齊時說:“美哉國乎?郁郁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畢涕淚沾襟。《論語·子罕》則記載孔子對一去不返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齊景公登牛山,見山川之美,感歎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對流水的惜逝中,詩人對個人命運和對國運的雙重憂慮,比先前的比喻和對比更深了一層。

  如此袂忽的人世,詩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憂患,詩人又如何解脫?“去者餘不及,來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徹大悟語。末六句,詩人斷《楚辭·遠遊》、《莊子·漁父》兩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遠遊》“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句意,謂: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後世雖有聖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華山而與赤松子遊。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仙人同遊而有出世之想,語出《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末二句隐括《漁父》句意,表明要擺脫“懷湯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詠懷·一日複一夕》)的險惡處境,籍以自保和解脫,隻有跟從赤松子,追随漁父,即或仙或隐,遠離塵世之紛擾,庶幾可以避患遠禍,得逍遙之樂。——然而這不過是一時的幻想。仙則無據,隐亦不容,所以終究還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寫的陰暗世界。

  阮籍生當魏晉易代之際,統治集團内部的矛盾鬥争日趨殘酷激烈。司馬氏爲篡魏自代,大肆殺戮異己,朝野人人側目,亦人人自危,詩人也屢遭迫害。既要避禍全身,又要發洩内心的憂患與憤懑,因此,隻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語言表達熾熱的感情;以荒誕的口吻表現嚴肅的主題。這首詩即運用神話、典故、比興和雙重寓意的寫法,緻使其詩意晦澀遙深,雉以索解。鍾嵘《詩品》說阮籍《詠懷詩》“厥志淵放,歸趣難求”。可謂詩界知己。

作者介紹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與嵇康、山濤等七人被稱爲「竹林七賢」。因爲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所以人們也稱他爲阮步兵。《晉書·阮籍傳》雲:「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爲常」。這種縱酒頹放,一方面是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同時也是一種躲事避禍的手段。阮籍的代表性文章有《大人先生傳》、《達莊論》等,大抵都是非毀名教,推衍莊周的「齊物」、「逍遙」之旨,表現了一種消極的出世之情。阮籍的詩歌主要有《詠懷》八十二首,内容多是隐晦曲折地抒發了個人内心的苦悶和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同時也表現了嚴重的消極沒落情緒。作品有輯本《阮步兵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注》較爲詳備。

以上就是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拼音解读
cháo yáng bú zài shèng ,bái rì hū xī yōu
qù cǐ ruò fǔ yǎng ,rú hé sì jiǔ qiū 。
rén shēng ruò chén lù ,tiān dào miǎo yōu yōu 。
qí jǐng shēng qiū shān ,tì sì fēn jiāo liú 。
kǒng shèng lín zhǎng chuān ,xī shì hū ruò fú 。
qù zhě yú bú jí ,lái zhě wú bú liú 。
yuàn dēng tài huá shān ,shàng yǔ sōng zǐ yóu 。
yú fù zhī shì huàn ,chéng liú fàn qīng zhō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先是“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下“齐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齐景公惜命,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韩诗外传》曾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论语·子罕》则记载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齐景公登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对流水的惜逝中,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对国运的双重忧虑,比先前的比喻和对比更深了一层。

  如此袂忽的人世,诗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忧患,诗人又如何解脱?“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彻大悟语。末六句,诗人断《楚辞·远游》、《庄子·渔父》两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句意,谓: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后世虽有圣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华山而与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与仙人同游而有出世之想,语出《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末二句隐括《渔父》句意,表明要摆脱“怀汤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咏怀·一日复一夕》)的险恶处境,籍以自保和解脱,只有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然而这不过是一时的幻想。仙则无据,隐亦不容,所以终究还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写的阴暗世界。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日趋残酷激烈。司马氏为篡魏自代,大肆杀戮异己,朝野人人侧目,亦人人自危,诗人也屡遭迫害。既要避祸全身,又要发泄内心的忧患与愤懑,因此,只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语言表达炽热的感情;以荒诞的口吻表现严肃的主题。这首诗即运用神话、典故、比兴和双重寓意的写法,致使其诗意晦涩遥深,雉以索解。钟嵘《诗品》说阮籍《咏怀诗》“厥志渊放,归趣难求”。可谓诗界知己。

相关赏析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先是“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下“齐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齐景公惜命,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韩诗外传》曾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论语·子罕》则记载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齐景公登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对流水的惜逝中,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对国运的双重忧虑,比先前的比喻和对比更深了一层。

  如此袂忽的人世,诗人将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忧患,诗人又如何解脱?“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彻大悟语。末六句,诗人断《楚辞·远游》、《庄子·渔父》两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句意,谓: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后世虽有圣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华山而与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与仙人同游而有出世之想,语出《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末二句隐括《渔父》句意,表明要摆脱“怀汤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咏怀·一日复一夕》)的险恶处境,籍以自保和解脱,只有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然而这不过是一时的幻想。仙则无据,隐亦不容,所以终究还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写的阴暗世界。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日趋残酷激烈。司马氏为篡魏自代,大肆杀戮异己,朝野人人侧目,亦人人自危,诗人也屡遭迫害。既要避祸全身,又要发泄内心的忧患与愤懑,因此,只能以曲折隐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语言表达炽热的感情;以荒诞的口吻表现严肃的主题。这首诗即运用神话、典故、比兴和双重寓意的写法,致使其诗意晦涩遥深,雉以索解。钟嵘《诗品》说阮籍《咏怀诗》“厥志渊放,归趣难求”。可谓诗界知己。

作者介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与嵇康、山涛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因为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所以人们也称他为阮步兵。《晋书·阮籍传》云:「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这种纵酒颓放,一方面是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同时也是一种躲事避祸的手段。阮籍的代表性文章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等,大抵都是非毁名教,推衍庄周的「齐物」、「逍遥」之旨,表现了一种消极的出世之情。阮籍的诗歌主要有《咏怀》八十二首,内容多是隐晦曲折地抒发了个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严重的消极没落情绪。作品有辑本《阮步兵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较为详备。

以上就是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66692.html

上一篇: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下一篇: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