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发布时间:2022-07-01 07:24:40

原文賞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爲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鸠,以羽爲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爲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爲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爲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爲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将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爲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诎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爲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争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緻。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隐;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裏蹞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爲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爲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緻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衆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拼音解讀
  jun1 zǐ yuē :xué bú kě yǐ yǐ 。
qīng ,qǔ zhī yú lán ,ér qīng yú lán ;bīng ,shuǐ wéi zhī ,ér hán yú shuǐ 。mù zhí zhōng shéng ,róu yǐ wéi lún ,qí qǔ zhōng guī 。suī yǒu gǎo bào (pù),bú fù tǐng zhě ,róu shǐ zhī rán yě 。gù mù shòu shéng zé zhí ,jīn jiù lì zé lì ,jun1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shěng hū jǐ ,zé zhī míng ér háng wú guò yǐ 。
gù bú dēng gāo shān ,bú zhī tiān zhī gāo yě ;bú lín shēn xī ,bú zhī dì zhī hòu yě ;bú wén xiān wáng zhī yí yán ,bú zhī xué wèn zhī dà yě 。gàn 、yuè 、yí 、mò zhī zǐ ,shēng ér tóng shēng ,zhǎng ér yì sú ,jiāo shǐ zhī rán yě 。shī yuē :“jiē ěr jun1 zǐ ,wú héng ān xī 。jìng gòng ěr wèi ,hǎo shì zhèng zhí 。shén zhī tīng zhī ,jiè ěr jǐng fú 。”shén mò dà yú huà dào ,fú mò zhǎng yú wú huò 。
wú cháng zhōng rì ér sī yǐ ,bú rú xū yú zhī suǒ xué yě ;wú cháng qí ér wàng yǐ ,bú rú dēng gāo zhī bó jiàn yě 。dēng gāo ér zhāo ,bì fēi jiā zhǎng yě ,ér jiàn zhě yuǎn ;shùn fēng ér hū ,shēng fēi jiā jí yě ,ér wén zhě zhāng 。jiǎ yú mǎ zhě ,fēi lì zú yě ,ér zhì qiān lǐ ;jiǎ zhōu jí zhě ,fēi néng shuǐ yě ,ér jué jiāng hé 。jun1 zǐ xìng fēi yì yě ,shàn jiǎ yú wù yě 。(jun1 zǐ xìng yī zuò :jun1 zǐ shēng )
nán fāng yǒu niǎo yān ,míng yuē méng jiū ,yǐ yǔ wéi cháo ,ér biān zhī yǐ fā ,xì zhī wěi tiáo ,fēng zhì tiáo shé ,luǎn pò zǐ sǐ 。cháo fēi bú wán yě ,suǒ xì zhě rán yě 。xī fāng yǒu mù yān ,míng yuē shè gàn ,jīng zhǎng sì cùn ,shēng yú gāo shān zhī shàng ,ér lín bǎi rèn zhī yuān ,mù jīng fēi néng zhǎng yě ,suǒ lì zhě rán yě 。péng shēng má zhōng ,bú fú ér zhí ;bái shā zài niè ,yǔ zhī jù hēi 。lán huái zhī gēn shì wéi zhǐ ,qí jiàn zhī xiǔ ,jun1 zǐ bú jìn ,shù rén bú fú 。qí zhì fēi bú měi yě ,suǒ jiàn zhě rán yě 。gù jun1 zǐ jū bì zé xiāng ,yóu bì jiù shì ,suǒ yǐ fáng xié pì ér jìn zhōng zhèng yě 。
wù lèi zhī qǐ ,bì yǒu suǒ shǐ 。róng rǔ zhī lái ,bì xiàng qí dé 。ròu fǔ chū chóng ,yú kū shēng dù 。dài màn wàng shēn ,huò zāi nǎi zuò 。qiáng zì qǔ zhù ,róu zì qǔ shù 。xié huì zài shēn ,yuàn zhī suǒ gòu 。shī xīn ruò yī ,huǒ jiù zào yě ,píng dì ruò yī ,shuǐ jiù shī yě 。cǎo mù chóu shēng ,qín shòu qún yān ,wù gè cóng qí lèi yě 。shì gù zhì de zhāng ,ér gōng shǐ zhì yān ;lín mù mào ,ér fǔ jīn zhì yān ;shù chéng yīn ,ér zhòng niǎo xī yān 。xī suān ,ér ruì jù yān 。gù yán yǒu zhāo huò yě ,háng yǒu zhāo rǔ yě ,jun1 zǐ shèn qí suǒ lì hū !
jī tǔ chéng shān ,fēng yǔ xìng yān ;jī shuǐ chéng yuān ,jiāo lóng shēng yān ;jī shàn chéng dé ,ér shén míng zì dé ,shèng xīn bèi yān 。gù bú jī kuǐ bù ,wú yǐ zhì qiān lǐ ;bú jī xiǎo liú ,wú yǐ chéng jiāng hǎi 。qí jì yī yuè ,bú néng shí bù ;nú mǎ shí jià ,gōng zài bú shě 。qiè ér shě zhī ,xiǔ mù bú shé ;qiè ér bú shě ,jīn shí kě lòu 。yǐn wú zhǎo yá zhī lì ,jīn gǔ zhī qiáng ,shàng shí āi tǔ ,xià yǐn huáng quán ,yòng xīn yī yě 。xiè liù guì ér èr áo ,fēi shé shàn zhī xué wú kě jì tuō zhě ,yòng xīn zào yě 。
shì gù wú míng míng zhī zhì zhě ,wú zhāo zhāo zhī míng ;wú hūn hūn zhī shì zhě ,wú hè hè zhī gōng 。háng qú dào zhě bú zhì ,shì liǎng jun1 zhě bú róng 。mù bú néng liǎng shì ér míng ,ěr bú néng liǎng tīng ér cōng 。tè shé wú zú ér fēi ,shí shǔ wǔ jì ér qióng 。《shī 》yuē :“shī jiū zài sāng ,qí zǐ qī xī 。shū rén jun1 zǐ ,qí yí yī xī 。qí yí yī xī ,xīn rú jié xī !”gù jun1 zǐ jié yú yī yě 。
xī zhě hù bā gǔ sè ,ér liú yú chū tīng ;bó yá gǔ qín ,ér liù mǎ yǎng mò 。gù shēng wú xiǎo ér bú wén ,háng wú yǐn ér bú xíng 。yù zài shān ér cǎo rùn ,yuān shēng zhū ér yá bú kū 。wéi shàn bú jī xié ?ān yǒu bú wén zhě hū ?
xué è hū shǐ ?è hū zhōng ?yuē :qí shù zé shǐ hū sòng jīng ,zhōng hū dú lǐ ;qí yì zé shǐ hū wéi shì ,zhōng hū wéi shèng rén , zhēn jī lì jiǔ zé rù ,xué zhì hū méi ér hòu zhǐ yě 。gù xué shù yǒu zhōng ,ruò qí yì zé bú kě xū yú shě yě 。wéi zhī ,rén yě ;shě zhī ,qín shòu yě 。gù shū zhě ,zhèng shì zhī jì yě ;shī zhě ,zhōng shēng zhī suǒ zhǐ yě ;lǐ zhě ,fǎ zhī dà fèn ,lèi zhī gāng jì yě 。 gù xué zhì hū lǐ ér zhǐ yǐ 。fū shì zhī wèi dào dé zhī jí 。lǐ zhī jìng wén yě ,lè zhī zhōng hé yě ,shī shū zhī bó yě ,chūn qiū zhī wēi yě ,zài tiān dì zhī jiān zhě bì yǐ 。 jun1 zǐ zhī xué yě ,rù hū ěr ,zhe hū xīn ,bù hū sì tǐ ,xíng hū dòng jìng 。duān ér yán ,ruǎn ér dòng ,yī kě yǐ wéi fǎ zé 。xiǎo rén zhī xué yě ,rù hū ěr ,chū hū kǒu ;kǒu ěr zhī jiān ,zé sì cùn ěr ,hé zú yǐ měi qī chǐ zhī qū zāi !gǔ zhī xué zhě wéi jǐ ,jīn zhī xué zhě wéi rén 。jun1 zǐ zhī xué yě ,yǐ měi qí shēn ;xiǎo rén zhī xué yě ,yǐ wéi qín dú 。gù bú wèn ér gào wèi zhī ào ,wèn yī ér gào èr wèi zhī zá 。ào 、fēi yě ,zá 、fēi yě ;jun1 zǐ rú xiàng yǐ 。
xué mò biàn hū jìn qí rén 。lǐ lè fǎ ér bú shuō ,shī shū gù ér bú qiē ,chūn qiū yuē ér bú sù 。fāng qí rén zhī xí jun1 zǐ zhī shuō ,zé zūn yǐ biàn yǐ ,zhōu yú shì yǐ 。gù yuē :xué mò biàn hū jìn qí rén 。
xué zhī jīng mò sù hū hǎo qí rén ,lóng lǐ cì zhī 。shàng bú néng hǎo qí rén ,xià bú néng lóng lǐ ,ān tè jiāng xué zá shí zhì ,shùn shī shū ér yǐ ěr 。zé mò shì qióng nián ,bú miǎn wéi lòu rú ér yǐ 。jiāng yuán xiān wáng ,běn rén yì ,zé lǐ zhèng qí jīng wěi qī jìng yě 。ruò qiè qiú lǐng ,qū wǔ zhǐ ér dùn zhī ,shùn zhě bú kě shèng shù yě 。bú dào lǐ xiàn ,yǐ shī shū wéi zhī ,pì zhī yóu yǐ zhǐ cè hé yě ,yǐ gē chōng shǔ yě ,yǐ zhuī cān hú yě ,bú kě yǐ dé zhī yǐ 。gù lóng lǐ ,suī wèi míng ,fǎ shì yě ;bú lóng lǐ ,suī chá biàn ,sàn rú yě 。
wèn kǔ zhě ,wù gào yě ;gào kǔ zhě ,wù wèn yě ;shuō kǔ zhě ,wù tīng yě 。yǒu zhēng qì zhě ,wù yǔ biàn yě 。gù bì yóu qí dào zhì ,rán hòu jiē zhī ;fēi qí dào zé bì zhī 。gù lǐ gōng ,ér hòu kě yǔ yán dào zhī fāng ;cí shùn ,ér hòu kě yǔ yán dào zhī lǐ ;sè cóng ér hòu kě yǔ yán dào zhī zhì 。gù wèi kě yǔ yán ér yán ,wèi zhī ào ;kě yǔ yán ér bú yán ,wèi zhī yǐn ;bú guān qì sè ér yán ,wèi gǔ 。gù jun1 zǐ bú ào 、bú yǐn 、bú gǔ ,jǐn shùn qí shēn 。shī yuē :“fěi jiāo fěi shū ,tiān zǐ suǒ yǔ 。”cǐ zhī wèi yě 。
bǎi fā shī yī ,bú zú wèi shàn shè ;qiān lǐ kuǐ bù bú zhì ,bú zú wèi shàn yù ;lún lèi bú tōng ,rén yì bú yī ,bú zú wèi shàn xué 。xué yě zhě ,gù xué yī zhī yě 。yī chū yān ,yī rù yān ,tú xiàng zhī rén yě ;qí shàn zhě shǎo ,bú shàn zhě duō ,jié zhòu dào zhí yě ;quán zhī jìn zhī ,rán hòu xué zhě yě 。
jun1 zǐ zhī fū bú quán bú cuì zhī bú zú yǐ wéi měi yě ,gù sòng shù yǐ guàn zhī ,sī suǒ yǐ tōng zhī ,wéi qí rén yǐ chù zhī ,chú qí hài zhě yǐ chí yǎng zhī 。shǐ mù fēi shì wú yù jiàn yě ,shǐ ěr fēi shì wú yù wén yě ,shǐ kǒu fēi shì wú yù yán yě ,shǐ xīn fēi shì wú yù lǜ yě 。jí zhì qí zhì hǎo zhī yě ,mù hǎo zhī wǔ sè ,ěr hǎo zhī wǔ shēng ,kǒu hǎo zhī wǔ wèi ,xīn lì zhī yǒu tiān xià 。shì gù quán lì bú néng qīng yě ,qún zhòng bú néng yí yě ,tiān xià bú néng dàng yě 。shēng hū yóu shì ,sǐ hū yóu shì ,fū shì zhī wèi dé cāo 。dé cāo rán hòu néng dìng ,néng dìng rán hòu néng yīng 。néng dìng néng yīng ,fū shì zhī wèi chéng rén 。tiān jiàn qí míng ,dì jiàn qí guāng ,jun1 zǐ guì qí quán yě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裏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顔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麽)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标準了,即使又曬幹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爲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麽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爲沒有過錯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麽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麽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幹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詩經》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  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着風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裏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遊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麽不同,(隻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南方有一種叫“蒙鸠”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幹”的草,隻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裏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爲它長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長在麻地裏,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裏,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裏,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肉腐了生蛆,魚枯死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準則就會招禍。太堅硬物體易斷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縛,與人不善會惹來怨恨,幹柴易燃,低窪易濕,草木叢生,野獸成群,萬物皆以類聚。所以靶子設置好了就會射來弓箭,樹長成了森林就會引來斧頭砍伐,樹林繁茂蔭涼衆鳥就會來投宿,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所以言語可能招禍,行爲可能受辱,君子爲人處世不能不保持謹慎。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裏興起了;彙積水流成爲深淵,蛟龍就從這裏産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裏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彙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麽)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麽)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裏的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鳝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爲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沒有刻苦鑽研的心志,學習上就不會有顯著成績;沒有埋頭苦幹的實踐,事業上就不會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達不到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兩方都 不會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聽清楚。螣蛇沒有腳但能飛,鼫鼠有五種本領卻還是沒有辦法。《詩》上說:“布谷鳥築巢在桑樹上,它的幼鳥兒有七隻。善良的君子們,行爲要專一不偏邪。行爲專一不偏邪,意志才會如磐石堅。”所以君子的意志堅定專一。  古有瓠巴彈瑟,水中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拉車的馬會停食仰頭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爲微弱而不被聽見,行爲不會因爲隐秘而不被發現。寶玉埋在深山,草木就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幹枯。行善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爲傳誦的呢?  學習究竟應從何入手又從何結束呢?答:按其途徑而言,應該從誦讀《詩》、《書》等經典入手到《禮記》結束;就其意義而言,則從做書生入手到成爲聖人結束。真誠力行,這樣長期積累,必能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學到死方能後已。所以學習的教程雖有盡頭,但進取之願望卻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畢生好學才成其爲人,反之又與禽獸何異?《尚書》是政事的記錄;《詩經》是心聲之歸結;《禮記》是法制的前提、各種條例的總綱,所以要學到《禮經》才算結束,才算達到了道德之頂峰。《禮經》敬重禮儀,《樂經》講述中和之聲,《詩經》《尚書》博大廣闊,《春秋》微言大義,它們已經将天地間的大學問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學習,是聽在耳裏,記在心裏,表現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垂範于人。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麽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的需求,現在的人學習則隻是爲了炫耀于人。君子學習是爲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爲了賣弄和嘩衆取寵,将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讨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别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隐微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若上不崇師,下不尚禮,僅讀些雜書,解釋一下《詩經》《尚書》之類,那麽盡其一生也不過是一介淺陋的書生而已。要窮究聖人的智慧,尋求仁義的根本,從禮法入手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捷徑。就像彎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領子,向下一頓,毛就完全順了。如果不究禮法,僅憑《詩經》《尚書》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測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錐子到飯壺裏取東西吃一樣,是辦不到的。所以,尊崇禮儀,即使對學問不能透徹明了,不失爲有道德有修養之士;不尚禮儀,即使明察善辯,也不過是身心散漫無真實修養的淺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來向你請教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回答;前來訴說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追問;在你面前談論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參與;态度野蠻好争意氣的,别與他争辯。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禮義之道的,才給予接待;不合乎禮義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對于恭敬有禮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宗旨;對于言辭和順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内容;态度誠懇的,才可與之論及道的精深義蘊。所以,跟不可與之交談的交談,那叫做浮躁;跟可與交談的不談那叫怠慢;不看對方回應而随便談話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謹慎地對待每位前來求教的人。《詩經》說:“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贊許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駕馭車馬行千裏的路程,隻差半步而沒能走完,這也不能算是善駕;對倫理規範不能融會貫通、對仁義之道不能堅守如一,當然也不能算是善學。學習本是件很需要專心志緻的事情,學一陣又停一陣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爲少而壞的行爲多,桀、纣、拓就是那樣的人。能夠全面徹底地把握所學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個學者。  君子知道學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誦讀群書以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師益友來實踐,去掉自己錯誤的習慣性情來保持養護。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聽,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說,心不是正确的就不願去思慮。等達到完全醉心于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心裏貪圖擁有天下一樣。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麽,在權利私欲面前就不會有邪念,人多勢衆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變。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堅定不移,有堅定不移然後才有随機應對。能做到堅定不移和随機應對,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時天顯現出它的光明,大地顯現出它的廣闊,君子的可貴則在于他德行的完美無缺。

注音木直中(zhòng)繩其曲(qu第一聲)中(zhòng)規揉(róu)槁(gǎo)暴(pù)就砺(lì)參(cān通“叁”)省(xǐng)知(zhì)明須臾(yú)跂(qì)假舟楫者 假(jiǎ)楫(jí)生(xìng)非異也跬(kuǐ )步骐骥(qí jì)驽(nú)馬十駕锲(qiè)而舍之金石可镂(lòu)螯(áo )蛇鳝(shàn)朽(xiǔ)假輿(yú)善假(jiǎ)于物朽木不 折(zhé)爪(zhǎo) 牙

注釋1.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2.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止。3.青取之于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蓼(liǎo)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紅紫色,葉子長橢圓形,幹時暗藍色。花淡紅色,穗狀花序,結瘦果,黑褐色。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于:從4.青于藍:比蓼藍(更)深。于:比。5、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6.輮以爲輪: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一種手工藝)。以:把。爲:當作。7.規:圓規,測圓的工具。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幹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幹。槁暴,枯幹。9.挺:直。10.受繩:用墨線量過。11.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詞,于。博學:廣泛地學習。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達。行無過:行動沒有過錯。14.吾嘗終日而思矣:而,表修飾15.須臾:片刻,一會兒。16.跂:提起腳後跟。17.博見:看見的範圍廣,見得廣。18.而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而,表轉折。19.疾:快,速,這裏引申爲“洪亮”,指聲音宏大。20.彰:清楚。21.假:借助,利用。輿:車。22.利足:腳走得快。緻:達到。23.水:指遊泳。名詞,用作動詞。24.絕:橫渡。25.生非異: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别。生,通“性”,資質,禀賦。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27.興:起,興盛。28.焉:于之,在那裏。29.淵:深水。30.蛟:一種似龍的生物。3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累善行而養成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得,獲得。而,表因果關系。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爲“跬”,跨兩腳爲“步”。33.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34.骐骥:駿馬,千裏馬。35.驽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驽馬,劣馬。駕,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37.锲:用刀雕刻。38.金石可镂:金:金屬。石:石頭。镂:原指在金屬上雕刻,泛指雕刻。39.用心一也:(這是)因爲用心專一(的緣故)。用,以,因爲。40.六跪: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說,海蟹後面的兩條腿隻能劃水,不能用來走路或自衛,所以不能算在“跪”裏。另一說,“六”虛指。這兩說高中課本中沒有提到)41.螯:螃蟹的大鉗子。42.躁:浮躁,不專心。43.神明:精神智慧。44.跪:腳,蟹腿。

相關賞析

  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大量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是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勸學》是曆來爲人們所傳誦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爲勉勵學習常用的成語。這裏節選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連,但是意脈一貫,可以獨立成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些比喻取之于人們熟悉的事物,又包含豐富的含義,因此,道理能說得淺顯明白,發人深思。

  文章開篇就鄭重地寫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這不但是《勸學》篇的第一句,也是整個《荀子》著作的第一句。爲什麽首先提出學習問題呢?因爲荀子認爲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用禮義來矯正,所以他特别重視學習。“性惡論”是荀子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學習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關鍵,解決根本問題。因爲他十分重視這個問題,所以他把自己的見解,通過“君子”之口提出來,以示鄭重。

  在措辭上,他不說應該不斷學習,而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這對糾正人們學習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針對性。從學派傳統來說,儒家一向勸導人們好好學習。如《論語》的第一句就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荀子自稱是孔子的繼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說:“學不可以已。”這從表面上看,隻是繼承了儒家的“勸學”傳統,其實他強調的程度顯然不同。因爲在孔子看來,“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論語·季氏》)而荀子則認爲禮義道德和系統知識,隻有靠後天學習才能獲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認識論基礎上,發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就行文來說,開頭就提出了中心論點,語言簡勁,命意深廣,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闡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爲之,而寒于水”,來比喻任何人通過發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這兩個比喻,使學習的人受到很大的啓發和鼓舞。不過,要能“青于藍”、“寒于水”,決不是“今日學,明日辍”所能辦到的,必須不斷地學,也就是說:“學不可以已”。所以,這兩個比喻深刻有力地說明了中心論點,催人奮進。

  接着,文章進一步設喻,從根本上闡明道理:“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這正如梁啓超所說,意思是“喻人之才質,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後起人功而定也”(見《荀子柬釋》引)。荀子認爲人的本性是“惡”的,但學習可以使人由“惡”變“善”,因此,他強調“輮”的作用。通過這個比喻,說明即使原來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經過學習,也可以“改變”成完全合乎道德規範的人。這顯然是對學習者更大的鼓勵。

  在強調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後,文章以設喻引出論斷:“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會取直,金屬制成的刀劍之類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會鋒利,這就好比君子廣泛學習,而且每天檢查省察自己,就會知識通達,行爲沒有過錯。這樣以設喻引出論斷,顯得更有說服力。論斷句中的“日”字,與起句“學不可以已”的“已”字,緊密呼應,突出了要“知明而行無過”,就必須不斷學習,從而有力地闡明了中心論點。

  開篇至此爲第一段。這一段說明了學習在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義。學習意義重大,那麽,如何學呢?荀子認爲,學習不能單靠坐在房子裏苦思冥想,必須利用外界事物,向實際學習。因此,第二段首先說明:“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以親身的體驗,通過“終日思”與“須臾學”的對比,強調空想不如學習。而這個與空想相對的“學”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實際學習。這種對于學習的見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認識論提出來的。

  荀子否認孟子所說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強調從外界實際事物中學習。他在這裏提出的“學”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義因素。接着,連設五喻,展開論證,荀子先從生活經驗說起:站在高處望,比踮起腳見得廣闊;登高招手,順風呼喊,手臂并非更長了,聲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卻能遠遠地看到,清楚地聽到;可見利用高處、利用順風的作用之大。推而廣之,“假輿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長遊泳,可是他們卻能“緻千裏”、“絕江河”,由于設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因此讀起來不但感到親切,而且覺得可信。随着不斷設喻,闡明的道理越來越深入讀者心靈,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就是說,君子之所以會有超過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爲他們善于利用外物來好好學習。

  推論起來,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學習,也就可以變爲有才德的君子。這與第一段所說的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直木可“輮”爲車輪,意脈是一貫的,結構上也是暗相呼應的。此外,荀子把“所學”與“善假于物”聯系起來,“這意味着學習的目的是要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性知識去改造客觀世界。”(引自嚴北溟關于《勸學》的說明)這與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聯系着的。

  至此,第二段結束。這一段說明學習必須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從外界實際事物中學習的時候,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進一步的說明。文章先設兩喻引出論點:“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說明學習要注意積累。荀子根本不承認“天生聖人”的說法,他指出人隻要努力學習,“積善積德”,就可以具備聖人的思想。聖人也是不斷學習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惡》篇中所說的:“積善不息”,“塗之人可以爲禹”。他充分強調“積善”的作用,這與開頭提出的“學不可以已”也是一脈相承、遙相呼應的。

  在筆法上,以設喻引出論點,更加強了論點的語勢,使論點一出現就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接着,文章又進行申述:“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從反面設喻來說明積累的重要。經過一正一反的設喻,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已初步闡明,但是爲了深入說明,文章又反複設喻對比:先以“骐骥一躍,不能十步”與“驽馬十駕,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從而充分顯示出“不舍”的重大意義,而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當然,學習要做到“不舍”,要不斷積累,那就必須專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能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與“蟹六跪而二螯”,卻“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進行對比,說明學習必須專心緻志,不能粗心浮氣。這兩個比喻,強調了學習必須堅持不懈,并照應了上文的層層論述。第三段至此結束。通過這一段的層層比喻,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學習必須持之以恒。至此,開篇提出的“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已得到了深入的闡發和充分的證明。

  《勸學》的這三段,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了學習應該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雖然荀子論學的基礎是唯心主義的“性惡論”,但是對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論”起了積極作用。由于曆史條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階級性,他把禮義當成人人應該具備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倫理規範的行爲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惡”。他勸學的目的,實際上是要培養合乎封建統治階級道德規範的人才,這與我們今天的學習目的有本質的區别。但是,在那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全國走向統一的曆史時期,是有進步意義的。至于文中闡述的要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必須“善假于物”、逐漸積累、持之以恒等見解,就是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也還有一定的啓發作用和借鑒意義。

  文中除少數地方直接說明道理外,幾乎都是比喻。通過比喻闡述道理、證明論點,這是本文在寫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創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這些比喻精警動人。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脫化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以及“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們當作指導學習的格言來稱引。同時,運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靈活多樣,闡述一層意思,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設喻;有的從正面設喻,有的從反面設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襯,有的以比喻進行對比。如此層層推進,上下呼應,使本身表現力很強的比喻,更充分持發揮作用,因而把道理闡述得十分透徹。再說,由于運用比喻,文章的語言顯得具體形象、精練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連續和手法的變換,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産生铿锵起伏的節奏,表現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因此,這不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論文,而且可以當作一篇文學作品來欣賞。

作者介紹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趙國猗氏(今山西運城臨猗縣)人,時人尊而號爲“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爲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說’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以上就是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拼音解读
  jun1 zǐ yuē :xué bú kě yǐ yǐ 。
qīng ,qǔ zhī yú lán ,ér qīng yú lán ;bīng ,shuǐ wéi zhī ,ér hán yú shuǐ 。mù zhí zhōng shéng ,róu yǐ wéi lún ,qí qǔ zhōng guī 。suī yǒu gǎo bào (pù),bú fù tǐng zhě ,róu shǐ zhī rán yě 。gù mù shòu shéng zé zhí ,jīn jiù lì zé lì ,jun1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shěng hū jǐ ,zé zhī míng ér háng wú guò yǐ 。
gù bú dēng gāo shān ,bú zhī tiān zhī gāo yě ;bú lín shēn xī ,bú zhī dì zhī hòu yě ;bú wén xiān wáng zhī yí yán ,bú zhī xué wèn zhī dà yě 。gàn 、yuè 、yí 、mò zhī zǐ ,shēng ér tóng shēng ,zhǎng ér yì sú ,jiāo shǐ zhī rán yě 。shī yuē :“jiē ěr jun1 zǐ ,wú héng ān xī 。jìng gòng ěr wèi ,hǎo shì zhèng zhí 。shén zhī tīng zhī ,jiè ěr jǐng fú 。”shén mò dà yú huà dào ,fú mò zhǎng yú wú huò 。
wú cháng zhōng rì ér sī yǐ ,bú rú xū yú zhī suǒ xué yě ;wú cháng qí ér wàng yǐ ,bú rú dēng gāo zhī bó jiàn yě 。dēng gāo ér zhāo ,bì fēi jiā zhǎng yě ,ér jiàn zhě yuǎn ;shùn fēng ér hū ,shēng fēi jiā jí yě ,ér wén zhě zhāng 。jiǎ yú mǎ zhě ,fēi lì zú yě ,ér zhì qiān lǐ ;jiǎ zhōu jí zhě ,fēi néng shuǐ yě ,ér jué jiāng hé 。jun1 zǐ xìng fēi yì yě ,shàn jiǎ yú wù yě 。(jun1 zǐ xìng yī zuò :jun1 zǐ shēng )
nán fāng yǒu niǎo yān ,míng yuē méng jiū ,yǐ yǔ wéi cháo ,ér biān zhī yǐ fā ,xì zhī wěi tiáo ,fēng zhì tiáo shé ,luǎn pò zǐ sǐ 。cháo fēi bú wán yě ,suǒ xì zhě rán yě 。xī fāng yǒu mù yān ,míng yuē shè gàn ,jīng zhǎng sì cùn ,shēng yú gāo shān zhī shàng ,ér lín bǎi rèn zhī yuān ,mù jīng fēi néng zhǎng yě ,suǒ lì zhě rán yě 。péng shēng má zhōng ,bú fú ér zhí ;bái shā zài niè ,yǔ zhī jù hēi 。lán huái zhī gēn shì wéi zhǐ ,qí jiàn zhī xiǔ ,jun1 zǐ bú jìn ,shù rén bú fú 。qí zhì fēi bú měi yě ,suǒ jiàn zhě rán yě 。gù jun1 zǐ jū bì zé xiāng ,yóu bì jiù shì ,suǒ yǐ fáng xié pì ér jìn zhōng zhèng yě 。
wù lèi zhī qǐ ,bì yǒu suǒ shǐ 。róng rǔ zhī lái ,bì xiàng qí dé 。ròu fǔ chū chóng ,yú kū shēng dù 。dài màn wàng shēn ,huò zāi nǎi zuò 。qiáng zì qǔ zhù ,róu zì qǔ shù 。xié huì zài shēn ,yuàn zhī suǒ gòu 。shī xīn ruò yī ,huǒ jiù zào yě ,píng dì ruò yī ,shuǐ jiù shī yě 。cǎo mù chóu shēng ,qín shòu qún yān ,wù gè cóng qí lèi yě 。shì gù zhì de zhāng ,ér gōng shǐ zhì yān ;lín mù mào ,ér fǔ jīn zhì yān ;shù chéng yīn ,ér zhòng niǎo xī yān 。xī suān ,ér ruì jù yān 。gù yán yǒu zhāo huò yě ,háng yǒu zhāo rǔ yě ,jun1 zǐ shèn qí suǒ lì hū !
jī tǔ chéng shān ,fēng yǔ xìng yān ;jī shuǐ chéng yuān ,jiāo lóng shēng yān ;jī shàn chéng dé ,ér shén míng zì dé ,shèng xīn bèi yān 。gù bú jī kuǐ bù ,wú yǐ zhì qiān lǐ ;bú jī xiǎo liú ,wú yǐ chéng jiāng hǎi 。qí jì yī yuè ,bú néng shí bù ;nú mǎ shí jià ,gōng zài bú shě 。qiè ér shě zhī ,xiǔ mù bú shé ;qiè ér bú shě ,jīn shí kě lòu 。yǐn wú zhǎo yá zhī lì ,jīn gǔ zhī qiáng ,shàng shí āi tǔ ,xià yǐn huáng quán ,yòng xīn yī yě 。xiè liù guì ér èr áo ,fēi shé shàn zhī xué wú kě jì tuō zhě ,yòng xīn zào yě 。
shì gù wú míng míng zhī zhì zhě ,wú zhāo zhāo zhī míng ;wú hūn hūn zhī shì zhě ,wú hè hè zhī gōng 。háng qú dào zhě bú zhì ,shì liǎng jun1 zhě bú róng 。mù bú néng liǎng shì ér míng ,ěr bú néng liǎng tīng ér cōng 。tè shé wú zú ér fēi ,shí shǔ wǔ jì ér qióng 。《shī 》yuē :“shī jiū zài sāng ,qí zǐ qī xī 。shū rén jun1 zǐ ,qí yí yī xī 。qí yí yī xī ,xīn rú jié xī !”gù jun1 zǐ jié yú yī yě 。
xī zhě hù bā gǔ sè ,ér liú yú chū tīng ;bó yá gǔ qín ,ér liù mǎ yǎng mò 。gù shēng wú xiǎo ér bú wén ,háng wú yǐn ér bú xíng 。yù zài shān ér cǎo rùn ,yuān shēng zhū ér yá bú kū 。wéi shàn bú jī xié ?ān yǒu bú wén zhě hū ?
xué è hū shǐ ?è hū zhōng ?yuē :qí shù zé shǐ hū sòng jīng ,zhōng hū dú lǐ ;qí yì zé shǐ hū wéi shì ,zhōng hū wéi shèng rén , zhēn jī lì jiǔ zé rù ,xué zhì hū méi ér hòu zhǐ yě 。gù xué shù yǒu zhōng ,ruò qí yì zé bú kě xū yú shě yě 。wéi zhī ,rén yě ;shě zhī ,qín shòu yě 。gù shū zhě ,zhèng shì zhī jì yě ;shī zhě ,zhōng shēng zhī suǒ zhǐ yě ;lǐ zhě ,fǎ zhī dà fèn ,lèi zhī gāng jì yě 。 gù xué zhì hū lǐ ér zhǐ yǐ 。fū shì zhī wèi dào dé zhī jí 。lǐ zhī jìng wén yě ,lè zhī zhōng hé yě ,shī shū zhī bó yě ,chūn qiū zhī wēi yě ,zài tiān dì zhī jiān zhě bì yǐ 。 jun1 zǐ zhī xué yě ,rù hū ěr ,zhe hū xīn ,bù hū sì tǐ ,xíng hū dòng jìng 。duān ér yán ,ruǎn ér dòng ,yī kě yǐ wéi fǎ zé 。xiǎo rén zhī xué yě ,rù hū ěr ,chū hū kǒu ;kǒu ěr zhī jiān ,zé sì cùn ěr ,hé zú yǐ měi qī chǐ zhī qū zāi !gǔ zhī xué zhě wéi jǐ ,jīn zhī xué zhě wéi rén 。jun1 zǐ zhī xué yě ,yǐ měi qí shēn ;xiǎo rén zhī xué yě ,yǐ wéi qín dú 。gù bú wèn ér gào wèi zhī ào ,wèn yī ér gào èr wèi zhī zá 。ào 、fēi yě ,zá 、fēi yě ;jun1 zǐ rú xiàng yǐ 。
xué mò biàn hū jìn qí rén 。lǐ lè fǎ ér bú shuō ,shī shū gù ér bú qiē ,chūn qiū yuē ér bú sù 。fāng qí rén zhī xí jun1 zǐ zhī shuō ,zé zūn yǐ biàn yǐ ,zhōu yú shì yǐ 。gù yuē :xué mò biàn hū jìn qí rén 。
xué zhī jīng mò sù hū hǎo qí rén ,lóng lǐ cì zhī 。shàng bú néng hǎo qí rén ,xià bú néng lóng lǐ ,ān tè jiāng xué zá shí zhì ,shùn shī shū ér yǐ ěr 。zé mò shì qióng nián ,bú miǎn wéi lòu rú ér yǐ 。jiāng yuán xiān wáng ,běn rén yì ,zé lǐ zhèng qí jīng wěi qī jìng yě 。ruò qiè qiú lǐng ,qū wǔ zhǐ ér dùn zhī ,shùn zhě bú kě shèng shù yě 。bú dào lǐ xiàn ,yǐ shī shū wéi zhī ,pì zhī yóu yǐ zhǐ cè hé yě ,yǐ gē chōng shǔ yě ,yǐ zhuī cān hú yě ,bú kě yǐ dé zhī yǐ 。gù lóng lǐ ,suī wèi míng ,fǎ shì yě ;bú lóng lǐ ,suī chá biàn ,sàn rú yě 。
wèn kǔ zhě ,wù gào yě ;gào kǔ zhě ,wù wèn yě ;shuō kǔ zhě ,wù tīng yě 。yǒu zhēng qì zhě ,wù yǔ biàn yě 。gù bì yóu qí dào zhì ,rán hòu jiē zhī ;fēi qí dào zé bì zhī 。gù lǐ gōng ,ér hòu kě yǔ yán dào zhī fāng ;cí shùn ,ér hòu kě yǔ yán dào zhī lǐ ;sè cóng ér hòu kě yǔ yán dào zhī zhì 。gù wèi kě yǔ yán ér yán ,wèi zhī ào ;kě yǔ yán ér bú yán ,wèi zhī yǐn ;bú guān qì sè ér yán ,wèi gǔ 。gù jun1 zǐ bú ào 、bú yǐn 、bú gǔ ,jǐn shùn qí shēn 。shī yuē :“fěi jiāo fěi shū ,tiān zǐ suǒ yǔ 。”cǐ zhī wèi yě 。
bǎi fā shī yī ,bú zú wèi shàn shè ;qiān lǐ kuǐ bù bú zhì ,bú zú wèi shàn yù ;lún lèi bú tōng ,rén yì bú yī ,bú zú wèi shàn xué 。xué yě zhě ,gù xué yī zhī yě 。yī chū yān ,yī rù yān ,tú xiàng zhī rén yě ;qí shàn zhě shǎo ,bú shàn zhě duō ,jié zhòu dào zhí yě ;quán zhī jìn zhī ,rán hòu xué zhě yě 。
jun1 zǐ zhī fū bú quán bú cuì zhī bú zú yǐ wéi měi yě ,gù sòng shù yǐ guàn zhī ,sī suǒ yǐ tōng zhī ,wéi qí rén yǐ chù zhī ,chú qí hài zhě yǐ chí yǎng zhī 。shǐ mù fēi shì wú yù jiàn yě ,shǐ ěr fēi shì wú yù wén yě ,shǐ kǒu fēi shì wú yù yán yě ,shǐ xīn fēi shì wú yù lǜ yě 。jí zhì qí zhì hǎo zhī yě ,mù hǎo zhī wǔ sè ,ěr hǎo zhī wǔ shēng ,kǒu hǎo zhī wǔ wèi ,xīn lì zhī yǒu tiān xià 。shì gù quán lì bú néng qīng yě ,qún zhòng bú néng yí yě ,tiān xià bú néng dàng yě 。shēng hū yóu shì ,sǐ hū yóu shì ,fū shì zhī wèi dé cāo 。dé cāo rán hòu néng dìng ,néng dìng rán hòu néng yīng 。néng dìng néng yīng ,fū shì zhī wèi chéng rén 。tiān jiàn qí míng ,dì jiàn qí guāng ,jun1 zǐ guì qí quán y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 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记》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记》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志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注音木直中(zhòng)绳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揉(róu)槁(gǎo)暴(pù)就砺(lì)参(cān通“叁”)省(xǐng)知(zhì)明须臾(yú)跂(qì)假舟楫者 假(jiǎ)楫(jí)生(xìng)非异也跬(kuǐ )步骐骥(qí jì)驽(nú)马十驾锲(qiè)而舍之金石可镂(lòu)螯(áo )蛇鳝(shàn)朽(xiǔ)假舆(yú)善假(jiǎ)于物朽木不 折(zhé)爪(zhǎo) 牙

注释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9.挺:直。10.受绳:用墨线量过。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15.须臾:片刻,一会儿。16.跂:提起脚后跟。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20.彰:清楚。21.假:借助,利用。舆:车。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24.绝:横渡。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27.兴:起,兴盛。28.焉:于之,在那里。29.渊:深水。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4.骐骥:骏马,千里马。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37.锲:用刀雕刻。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41.螯:螃蟹的大钳子。42.躁:浮躁,不专心。43.神明:精神智慧。44.跪:脚,蟹腿。

相关赏析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些比喻取之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又包含丰富的含义,因此,道理能说得浅显明白,发人深思。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学呢?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这与第一段所说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可“輮”为车轮,意脉是一贯的,结构上也是暗相呼应的。此外,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引自严北溟关于《劝学》的说明)这与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联系着的。

  至此,第二段结束。这一段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伦理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脱化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作者介绍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以上就是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原文赏析: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拼音解读:shuòfēngchuīsànsāngèngxuě,qiành...[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4974.html

上一篇: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