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发布时间:2022-11-09 07:45:34

原文賞析:
人繞湘臯月墜時。斜橫花樹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誰知?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鷗去昔遊非。遙憐花可可,夢依依。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
拼音解讀
rén rào xiāng gāo yuè zhuì shí 。xié héng huā shù xiǎo ,jìn chóu yī 。yī chūn yōu shì yǒu shuí zhī ?dōng fēng lěng ,xiāng yuǎn qiàn qún guī 。
ōu qù xī yóu fēi 。yáo lián huā kě kě ,mèng yī yī 。jiǔ yí yún yǎo duàn hún tí 。xiàng sī xuè ,dōu qìn lǜ jun1 zhī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潭州:今湖南長沙市。②湘:湘江,流經湖南。臯:岸。③茜:大紅色。④沁:滲透。

相關賞析

  張炎說:“詩難于詠物,詞爲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爲絕妙。”(《詞源》卷下)并标舉了詠物詞的幾條原則: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結構上要能放能收,渾然天成;第三,所用典故必須符合題旨;第四,結句必須點明“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則衡量此詞,可謂處處吻合。這首詞在調下标明“賦潭州紅梅”,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盛産紅梅,以“潭州紅著稱于世。詞中從詠紅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純粹寫梅,寫梅寫人,即梅即人,人梅夾寫,梅竹交映,含蘊空靈,意境深遠,收放自如,達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離的審美境界。

  起句“人繞湘臯月墜時”,點明人物、地點、時間。湘臯,湘江岸邊。屈原《離騷》:“步餘馬于蘭臯兮。”注:“澤曲曰臯。”水濱江岸往往是情人幽會的理想場所,加之紅梅掩映,更富詩情畫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詞人寫的不是相聚時的歡樂,而是寫離别後的哀愁。一個“繞”字,寫出百般無奈,萬種離愁。繞者,徘徊也。“月墜”二字說明其“人”(抒情詩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墜湘臯,環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涼可以想見。第二、三兩句由人及梅,正面點題。林逋《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然詞人不是寫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寫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感情已很強烈,再以“愁”字形容漣漪,将漣漪拟人化了。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間詞話》)。愁人觀物,觸目皆是愁色,這在美學和修辭上叫做移情。詩人寫梅多寫其橫,寫其斜。如蘇東坡《和秦太虛憶建溪梅花》詩雲:“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詞人這裏不僅寫其疏影橫斜,而且突出一個“小”字。“花樹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嬌小纖弱意。唯其嬌弱,更顯得楚楚可憐,讓人頓起愛心。以上三句用寫意的筆法,描繪出潭州紅梅獨特的品格風貌,奠定了全篇離别相思的基調。

  “一春”三句既是寫人,也是寫梅。它既承上句,進一步寫梅之愁,又從“幽事”漸漸逗引起無限傷心往事,暗暗點出心目中那個“人”來。梅的“一春幽事”是什麽?是“嫁與車風春不管”,轉眼間“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白石《暗香》)春殘花落,惆怅自憐,除清風明月外,亦複誰知?“香遠茜裙歸”,是以茜裙女子的歸去,象征梅花之飄零。茜裙,即紅裙。香氣被寒冷的東風吹遠了,而落花仍依戀殘枝,在樹下回旋。此句充滿了奇妙的想象,“香”猶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則是由花瓣幻化出來的形象,如在眼前。這個幻化出來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夢牽的合肥情侶,這是白石一生的“情結”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會馬上聯想到分離的情人。那時節春寒料峭,紅梅綻放,他與穿着紅裙的女子在江邊分别。詞人漸行漸遠,回首岸邊,隻見那紅裙漸遠漸小,以至成爲一個紅點,就像江邊的一朵紅梅。……此時此刻,詞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邊上的紅梅,雙眼漸漸模糊,幻化出當年江邊的“茜裙”來。人耶?梅耶?真耶?幻耶?這樣的描寫,是寫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張炎所标舉的第一個标準。

  過片一筆宕開,以“鷗去”結束對往事的回憶。詞中本詠紅梅,爲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鷗?此法即張炎所雲“收縱聯密”中的一個縱字,也就是說不拘泥于故實,而要從遠處着筆。鷗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臯這一特定地點。詞人在江臯徘徊,驚起一灘鷗鳥;而鷗鳥的拍翅聲又驚醒詞人,使他從迷惘的回憶中回到當前。啊,這一切原來都是幻覺,往昔的情事就象鷗鳥一樣飛去了。詞寫到此處,如果繼續從遠處着筆,則失其收縱自如之妙,于是“遙憐”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題,并與上阕的“香遠”遙相绾合,從而構成一體,深得“聯密”之緻。“花可可”,與前面的“花樹小”遙相呼應。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紅點。“可可”和“依依”俱爲疊字,且平仄相諧,聲韻極美。

  《詞林紀事》引樓敬思語,說姜白石詞“能以翻筆、側筆取勝”。這首詞上阕由梅及人,寫己之相思,下阕始則宕開,幾經翻轉,寫對方之相思。從對方寫來,将兩地相思系于一樹紅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濃,益轉益深。細細品味“遙憐”以下諸句,即可探知個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寫竹,實爲寫梅。

  在詞人看來,這紅梅之紅,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淚染成的,也即自己戀人的相思血淚染成的。這裏用湘妃的典故,既關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紅梅,以娥皇、女英對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戀人對己之相思,雖從對方寫來,并以側筆刻畫,然卻“用事合題”,非常精當。因爲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牽合梅與竹的媒介。這也可見白石用典的妙處。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時顯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隻是取其所需,隻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實,用的非常靈活。

  這首詞在審美價值上是創造了一種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一中說:“所謂沈郁者,意在筆先,神餘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飄零,皆可于一草一木發之。而發之又必若隐若現,欲露不露,反複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此詞沒有像一般的詠物詞那樣,斤斤于一枝一葉的刻畫,而是着重于傳神寫意。從空處攝取其神理,點染其情韻,不染塵埃,不着色相,達到“野雲孤飛,去留無迹”(張炎《詞源》的妙境)。它通過“月墜”、“鷗去”、“東風”、“愁漪”以及“綠筠”的渲染烘托,通過“茜裙歸”、“斷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種具有獨特風采的、充滿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紅梅形象,借以表達對心上人的深深眷戀。

作者介紹

相思血,都沁綠筠枝姜夔(1155─1221?)字堯章,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時屬嶺南道愛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歲孤貧。二十歲後,北遊淮楚,南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結識蕭德藻于長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紅》、《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諸詞。次年,姜夔随蕭德藻同歸湖州,蔔居苕溪之上,與弁山之白石洞天爲鄰,後永嘉潘柽就爲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楊萬裏稱他「于文無所不工,甚似陸天随(龜蒙)」,範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紹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範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爲贈。紹熙四年(1193)起,姜夔出入貴胄張鑒(中興名将張浚之後)之門,依之十年。慶元二年(1196)後遷移杭州。曾上書論雅樂,進《大樂議》一卷,《琴瑟考古圖》一卷,因與太常議不合而罷。慶元五年(1199),複上《聖宋铙歌鼓吹》十四首,诏免解,與試禮部;不第,遂以布衣終身。嘉泰三、四年間(1203─1204),以《漢宮春》、《永遇樂》諸詞與辛棄疾蓬萊閣、北固亭之作唱酬。二人雖詞風不同,辛棄疾亦「深服其長短句」,堪謂并世知音。姜夔六十以後,旅食金陵、揚州等地,晚境益牢落困苦。卒年約在嘉定十三四年之際。卒後由吳潛等助殡,葬于杭州錢塘門外之西馬塍。姜夔一生困踬場屋,然襟期灑落,氣貌若不勝衣。家無立錐,而富于翰墨圖書之藏。精賞鑒,工書法,品評法帖有「書家申韓」之稱。著有《白石詩集》一卷,《詩說》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續書譜》一卷,《绛帖平》二十卷等十三種。姜夔爲南宋開宗立派的詞家巨擘之一,與周邦彥并稱「周姜」。且精于樂律,能自制曲。自謂作詞「初率意爲長短句,然後協以律」,與拘譜盲填者不同。集中有十七首詞,自注工尺旁譜,是流傳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詞樂文獻。張炎《詞源》推尊姜夔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後世即以「清空」與「騷雅」标舉白石詞風。南宋後期詞人大多「遠祧清真,近師白石」,就是仰承與追随這種詞風。清初的浙西詞派則專奉姜夔爲不祧之宗,從而形成「家白石而戶玉田」的盛況,一直延續至乾隆中葉。他科考不第,一生飄泊,終老布衣,是位典型的清客詞人。且詩、書、畫、音樂俱精。雖依他人生活,交往亦多權貴,但人品風雅清高,隻是以文會友,并不靠幹谒權貴求取功名富貴。詞集名爲《白石道人歌曲》。他的詞屬婉約派,風格清峻,音調諧婉,多寫愛情,或自傷身世,有一些表現出對國家命運、社會現實的關心。由于身世、經曆、個性的關系,他不可能象辛棄疾那樣唱出愛國主義的最強音,隻能是對國運的詠歎。另一個重要的内容是抒寫自己凄苦的身世,高潔的襟袍。最脍炙人口的是《點绛唇·燕雁無心》。《暗香》、《疏影》托物寄情,通過對梅花品格的贊美,描繪一種高潔的境界,打入身世之感。戀詞如《長亭怨慢》、《鹧鸪天》等都寫得情真意摯,宛轉纏綿。白石詞藝術成就很高,風格清峻峭拔。他創作态度嚴謹,特别重視語言凝煉精妙,音樂性強,也注意吸收民間口語入詞,素樸而天成。在詠物詞中,常用比興手法,多詠柳、梅、荷等,寄寓家國身世之感,高潔脫俗之志。在篇章結構上,學清真詞,尤重以景結情。姜夔在詞的發展史上影響很大,曆來周(邦彥)、姜并稱。他既有繼承清真詞的一面,又有創新的一面;既學稼軒,又杜絕了某些辛派詞人的粗豪之弊。張炎在《詞源》中說姜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在南宋後期詞壇上獨樹一幟,仿效者一時蜂起,不僅直接影響了王沂孫、張炎,還下開清代朱彜尊等浙派詞人。有《白石詞》、《白石道人詩》傳世。集評:宋·張炎《詞源》卷下:「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宋·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清·汪森《詞綜》序:「西蜀南唐而後,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于醇雅。于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于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于後,譬之于樂,舞箾至于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清·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爲清剛,變馳驟爲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鬥硬。」清·劉熙載《藝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拟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于伊郁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以上就是相思血,都沁綠筠枝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拼音解读
rén rào xiāng gāo yuè zhuì shí 。xié héng huā shù xiǎo ,jìn chóu yī 。yī chūn yōu shì yǒu shuí zhī ?dōng fēng lěng ,xiāng yuǎn qiàn qún guī 。
ōu qù xī yóu fēi 。yáo lián huā kě kě ,mèng yī yī 。jiǔ yí yún yǎo duàn hún tí 。xiàng sī xuè ,dōu qìn lǜ jun1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潭州:今湖南长沙市。②湘:湘江,流经湖南。皋:岸。③茜:大红色。④沁:渗透。

相关赏析

  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第三,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第四,结句必须点明“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则衡量此词,可谓处处吻合。这首词在调下标明“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盛产红梅,以“潭州红著称于世。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然词人不是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事”是什么?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人耶?梅耶?真耶?幻耶?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是着重于传神写意。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诸词。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绍熙四年(1193)起,姜夔出入贵胄张鉴(中兴名将张浚之后)之门,依之十年。庆元二年(1196)后迁移杭州。曾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因与太常议不合而罢。庆元五年(1199),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四首,诏免解,与试礼部;不第,遂以布衣终身。嘉泰三、四年间(1203─1204),以《汉宫春》、《永遇乐》诸词与辛弃疾蓬莱阁、北固亭之作唱酬。二人虽词风不同,辛弃疾亦「深服其长短句」,堪谓并世知音。姜夔六十以后,旅食金陵、扬州等地,晚境益牢落困苦。卒年约在嘉定十三四年之际。卒后由吴潜等助殡,葬于杭州钱塘门外之西马塍。姜夔一生困踬场屋,然襟期洒落,气貌若不胜衣。家无立锥,而富于翰墨图书之藏。精赏鉴,工书法,品评法帖有「书家申韩」之称。著有《白石诗集》一卷,《诗说》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续书谱》一卷,《绛帖平》二十卷等十三种。姜夔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与周邦彦并称「周姜」。且精于乐律,能自制曲。自谓作词「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与拘谱盲填者不同。集中有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流传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词乐文献。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后世即以「清空」与「骚雅」标举白石词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就是仰承与追随这种词风。清初的浙西词派则专奉姜夔为不祧之宗,从而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一直延续至乾隆中叶。他科考不第,一生飘泊,终老布衣,是位典型的清客词人。且诗、书、画、音乐俱精。虽依他人生活,交往亦多权贵,但人品风雅清高,只是以文会友,并不靠干谒权贵求取功名富贵。词集名为《白石道人歌曲》。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一些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关心。由于身世、经历、个性的关系,他不可能象辛弃疾那样唱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只能是对国运的咏叹。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抒写自己凄苦的身世,高洁的襟袍。最脍炙人口的是《点绛唇·燕雁无心》。《暗香》、《疏影》托物寄情,通过对梅花品格的赞美,描绘一种高洁的境界,打入身世之感。恋词如《长亭怨慢》、《鹧鸪天》等都写得情真意挚,宛转缠绵。白石词艺术成就很高,风格清峻峭拔。他创作态度严谨,特别重视语言凝炼精妙,音乐性强,也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入词,素朴而天成。在咏物词中,常用比兴手法,多咏柳、梅、荷等,寄寓家国身世之感,高洁脱俗之志。在篇章结构上,学清真词,尤重以景结情。姜夔在词的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周(邦彦)、姜并称。他既有继承清真词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既学稼轩,又杜绝了某些辛派词人的粗豪之弊。张炎在《词源》中说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在南宋后期词坛上独树一帜,仿效者一时蜂起,不仅直接影响了王沂孙、张炎,还下开清代朱彝尊等浙派词人。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集评: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以上就是相思血,都沁绿筠枝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20750.html

上一篇: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