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寻李九庄》
发布时间:2022-12-01 11:42:12
三日尋李九莊 - 常建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注釋】:
詩的題材很平常,内容也極單純:三月三日這一天,乘船去尋訪一位家住溪邊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頭一句寫這次行程的出發點──楊林東渡頭的景物。顧名思義,可以想見這個小小的渡口生長着一片綠柳。出發時潇潇春雨已經停歇,柳林經過春雨的洗滌,益發顯得青翠滿眼,生意盎然。這清新明麗的景色,爲這次輕松愉快的遊訪提供了一個适宜的環境氣氛;雨後必然水漲,也爲下句“蕩輕舟”準備了條件。
第二句寫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詩意聯想。因爲是三月三日乘舟尋訪友人,這個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節令、美麗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詩人聯想起曆史上著名的山陰蘭亭之會。詩人特意标舉“永和三日”,讀者即可以從這裏引發出豐富的聯想,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麗畫圖,和“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的歡樂場面。
三四兩句轉寫此行的目的地──李九莊的環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這條溪流岸邊,莊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頭,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讓人自然聯想起夾岸桃花的武陵源。實際上,作者在這裏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莊比作現實的桃源仙境,不過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渾然不覺罷了。張旭《桃花矶》說:“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同樣暗用桃源之典。但張詩以問語作收,得搖曳不盡之緻;常詩以直叙作結,見興會淋漓之情。機杼雖同,而意趣自異。
以上所說的,是把三四兩句理解爲詩人到達李九莊後即目所見的情景。這境界、情調已經夠優美了。但細味題目中的“尋”字,卻感到詩人在構思上還打了一個小小的埋伏。三四兩句,實際上并非到達後即目所見,而是舟行途中對目的地的遙想,是根據故人對他的居處所作的詩意介紹而生出的想象。詩人并沒有到過李九莊,隻是聽朋友說過:從楊林渡頭出發,有一條清溪直通我家門前,不須費力尋找,隻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錦的桃林,就是我家的标志了。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這種詩意遙想的由來。不妨說,這首詩的詩意就集中體現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尋訪所生出的美麗遐想上。這種遐想,使得這首本來容易寫得比較平直的詩增添了曲折的情緻和隽永的情味,變得更耐人涵詠咀嚼了。
(劉學锴)【作品評述】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注釋】:
詩的題材很平常,内容也極單純:三月三日這一天,乘船去尋訪一位家住溪邊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頭一句寫這次行程的出發點──楊林東渡頭的景物。顧名思義,可以想見這個小小的渡口生長着一片綠柳。出發時潇潇春雨已經停歇,柳林經過春雨的洗滌,益發顯得青翠滿眼,生意盎然。這清新明麗的景色,爲這次輕松愉快的遊訪提供了一個适宜的環境氣氛;雨後必然水漲,也爲下句“蕩輕舟”準備了條件。
第二句寫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詩意聯想。因爲是三月三日乘舟尋訪友人,這個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節令、美麗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詩人聯想起曆史上著名的山陰蘭亭之會。詩人特意标舉“永和三日”,讀者即可以從這裏引發出豐富的聯想,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麗畫圖,和“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的歡樂場面。
三四兩句轉寫此行的目的地──李九莊的環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這條溪流岸邊,莊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頭,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讓人自然聯想起夾岸桃花的武陵源。實際上,作者在這裏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莊比作現實的桃源仙境,不過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渾然不覺罷了。張旭《桃花矶》說:“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同樣暗用桃源之典。但張詩以問語作收,得搖曳不盡之緻;常詩以直叙作結,見興會淋漓之情。機杼雖同,而意趣自異。
以上所說的,是把三四兩句理解爲詩人到達李九莊後即目所見的情景。這境界、情調已經夠優美了。但細味題目中的“尋”字,卻感到詩人在構思上還打了一個小小的埋伏。三四兩句,實際上并非到達後即目所見,而是舟行途中對目的地的遙想,是根據故人對他的居處所作的詩意介紹而生出的想象。詩人并沒有到過李九莊,隻是聽朋友說過:從楊林渡頭出發,有一條清溪直通我家門前,不須費力尋找,隻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錦的桃林,就是我家的标志了。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這種詩意遙想的由來。不妨說,這首詩的詩意就集中體現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尋訪所生出的美麗遐想上。這種遐想,使得這首本來容易寫得比較平直的詩增添了曲折的情緻和隽永的情味,變得更耐人涵詠咀嚼了。
(劉學锴)【作品評述】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以上就是《三日尋李九莊》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三日寻李九庄 -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注释】: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因为是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标举“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欢乐场面。
三四两句转写此行的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张旭《桃花矶》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样暗用桃源之典。但张诗以问语作收,得摇曳不尽之致;常诗以直叙作结,见兴会淋漓之情。机杼虽同,而意趣自异。
以上所说的,是把三四两句理解为诗人到达李九庄后即目所见的情景。这境界、情调已经够优美了。但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却感到诗人在构思上还打了一个小小的埋伏。三四两句,实际上并非到达后即目所见,而是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只是听朋友说过:从杨林渡头出发,有一条清溪直通我家门前,不须费力寻找,只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桃林,就是我家的标志了。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这种诗意遥想的由来。不妨说,这首诗的诗意就集中体现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寻访所生出的美丽遐想上。这种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耐人涵咏咀嚼了。
(刘学锴)【作品评述】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注释】: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因为是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标举“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欢乐场面。
三四两句转写此行的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张旭《桃花矶》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样暗用桃源之典。但张诗以问语作收,得摇曳不尽之致;常诗以直叙作结,见兴会淋漓之情。机杼虽同,而意趣自异。
以上所说的,是把三四两句理解为诗人到达李九庄后即目所见的情景。这境界、情调已经够优美了。但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却感到诗人在构思上还打了一个小小的埋伏。三四两句,实际上并非到达后即目所见,而是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只是听朋友说过:从杨林渡头出发,有一条清溪直通我家门前,不须费力寻找,只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桃林,就是我家的标志了。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这种诗意遥想的由来。不妨说,这首诗的诗意就集中体现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寻访所生出的美丽遐想上。这种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耐人涵咏咀嚼了。
(刘学锴)【作品评述】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三日寻李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