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 描写,哪些动画的细节让你觉得「这就是神作的水准」?
发布时间:2023-04-03 14:02:37
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我心中永遠的神作。中國動畫界的匠心與精氣神相結合的經典之作。
朋友前幾天和我開玩笑:小蝌蚪找媽媽一找找了58年,還是一隻小蝌蚪,而我卻變成了青蛙媽媽,《小蝌蚪找媽媽》也變成了我給孩子一遍遍朗讀的睡前故事。
是呀,時間如流水,轉眼《小蝌蚪找媽媽》也有58歲了,我從妹妹到姐姐再到如今的阿姨,說出來都是淚呀。而58年來,《小蝌蚪找媽媽》爲中國捧回國際動畫電影獎項無數,獎狀獎杯可以做一面展示牆出來了吧。
1961年獲瑞士第1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2年獲第1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法國第4屆安納西國際動畫片電影節兒童片獎;1964年獲法國第1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78年獲南斯拉夫第3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1981年獲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4屆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二等獎。
然而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部動畫當真隻是一個睡前故事嗎?。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細細的來說一下。
藝術價值極高。
衆所周知《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物形象來源于齊白石的水墨畫。有着與齊白石同樣的繪畫審美風格:在簡單中表現事物的童趣與質樸。
而他的靈感來源其實來源于齊白石的這幅畫。
1951年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九十一歲時,作家老舍以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次實君溪邊步月韻》中的一句“蛙聲十裏出山泉”這句詩爲題,請白石老人畫一幅畫。齊白石把詩句挂在畫室裏,思考再三後才畫出了這幅名爲《蛙聲十裏出山泉》的佳作,名揚海外。
齊白石《蛙聲十裏出山泉》。
1960年《小蝌蚪找媽媽》在中國上映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在中國誕生,一經上映便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水墨動畫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将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制作中,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
水墨畫本身就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在運用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中,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而《小蝌蚪找媽媽》爲了拍成動态不能一次畫成,所以這種“意象”的東西是最難表現。
而《小蝌蚪找媽媽》的制作者們卻克服了重重困難,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相似,利用簡單事物做點染勾勒,達到了";氣韻生動";的效果,爲世人呈現出了一部帶有濃濃中國味道的視覺動畫盛宴。
從無到有的創新。
衆所周知,水墨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幾千年來都是以靜止畫卷的形式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從來沒想過能看到有一天它能夠動起來。
因爲水墨畫本身講究氣韻生動,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意象作畫模式。創作起來水墨深淺虛實掌握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爲了讓水墨動起來需要分開創作,這也就意味着每一張賽璐璐都需要不同,筆觸深淺濃淡卻要完美銜接,這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經過反複試驗後,他們最終還是制作完成了這部水墨動畫,爲後來的水墨動畫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與參考價值,讓世人看到了更多優秀的水墨動畫作品。例如《山水情》、《牧笛》......。
一堂生動形象的生物課。
小蝌蚪的演化過程也許每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有見過,然而城市化的發展,讓小青蛙們成了城市的流浪蛙。青蛙變得越來越少,更别說見到青蛙産卵啦。
而《小蝌蚪找媽媽》這部動畫則很好的爲孩子們演示了這個過程。
以前有寫過一篇關于孩子問父母自己從哪裏來,父母的回答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其實父母大可拿這部動畫給孩子看。簡單告訴孩子生命出生的過程。不是既科學又明了易懂嗎?。
揭示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
《小蝌蚪找媽媽》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卻直接揭示了孩子一開始對世界的認知方式。
我們都知道,孩子會說話後便開始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知,會問父母們很多問題。
譬如孩子看到鴨子會問:是什麽?。
父母會回答是鴨子。
于是孩子知道了兩條腿的是鴨子,但是總歸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有限的,于是當下次見到兩條腿同樣有羽毛的小鳥便會認爲那是鴨子。
父母便會再次解釋,“嘎嘎”叫才是鴨子,那是小鳥,會飛。
這種教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是不是很像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呢?每一種動物都片面的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一種特征,小蝌蚪根據他們給的特征一路尋找,幾經挫折,最後在尋找的過程中認識并了解了一件事物。這種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揭示出了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全過程,揭示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所以《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是不是并不簡單?。
《牧笛》1963年。
《牧笛》是繼《小蝌蚪找媽媽》後的乘勝之作,源自齊白石弟子李可染的名作《牧童與牛》。都是大師所做!。
《牧笛》是一部童話題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用抒情的筆觸,描繪了初夏江南早晨的田野,一個天真活潑的牧童騎着水牛去放牛,做了一個夢,牛忽然失蹤了,原來牛被飛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喚它,它不動。牧童從風竹發出的音響有所領悟,削竹爲笛,吹奏出悠揚悅耳的樂曲,水牛被笛聲吸引到牧童身邊。他騎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歸去……影片故事簡單,通過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節,抒發牧童與水牛間的親密關系,最後牧童用竹笛的音樂戰勝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歸來,從而完成影片的主題:“藝術高于自然。”。
影片中水牛是根據畫家李可染的風格繪制的。李可染畫的水牛,氣宇軒昂,質樸無華,有獨特風姿。爲了這部影片,他特地畫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畫,給繪制組作參考。
影片還聘請山水畫家方濟衆擔任背景設計。畫面優美,意境深遠,節奏流暢,給觀衆以美的享受。
影片音樂由著名作曲家吳應炬所作,享有“魔笛”美譽的陸春齡擔綱演奏,不但渲染出一片田園風情,還将小鳥啾啾之聲演繹得惟妙惟肖。無怪乎,有美國評論家将《牧笛》稱爲“在中國聽到的最妙的電影音樂”。
《山水情》1988年。
1988年10月美影攝制完成《山水情》。影片描述老琴師在回鄉途中尋覓知音,找到一個漁家少年,結爲師徒。老琴師循循善誘,少年聰穎好學,終成大器。高山流水之間,老琴師将心愛的古琴贈給少年,獨自走向山巅白雲之間,少年彈奏古琴,悠揚的琴聲,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師……影片把人物作爲主體,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了相當和諧的結合,對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國傳統水墨寫意山水畫有了突破和提高。
攝影師打破前三部傳統逐格拍攝手法,對準原幅背景進行拍攝,再與逐格拍攝的動畫鏡頭相合成,充分發揮了中國水墨畫的特色。在處理師徒離别的影片高潮戲時,采用畫家現場作畫,攝影師現場拍攝的手法,再與動畫鏡頭合成,使影片充分顯示出藝術家們筆情墨意帶來的層次感和節奏感。這部僅18分鍾的影片,格調清新、灑脫、空靈、飄逸,将中國詩畫的意境和筆墨情趣融進了每一個畫面裏。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雲氣缭繞的山,那煙霧朦朦的水,虛中有實,實中帶虛,顯示出中國藝術的深厚傳統。同時,與之緊密揉合的各種現代動畫手法,把中國水墨動畫這朵藝術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
本片人物、場景設定邀請了著名國畫大師吳山明和卓鶴君先生,這也爲本片的美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山水情》被公認爲水墨動畫至今無人超越的典範,其詩一樣的氣質、幽遠清淡的畫面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琴獨奏:龔一,是中國著名的職業古琴演奏家、一級演奏員、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也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所以神作之所以是神作,除了制作水準都是大師級人才外,還有就是“用心”呀!。
朋友前幾天和我開玩笑:小蝌蚪找媽媽一找找了58年,還是一隻小蝌蚪,而我卻變成了青蛙媽媽,《小蝌蚪找媽媽》也變成了我給孩子一遍遍朗讀的睡前故事。
是呀,時間如流水,轉眼《小蝌蚪找媽媽》也有58歲了,我從妹妹到姐姐再到如今的阿姨,說出來都是淚呀。而58年來,《小蝌蚪找媽媽》爲中國捧回國際動畫電影獎項無數,獎狀獎杯可以做一面展示牆出來了吧。
1961年獲瑞士第1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2年獲第1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法國第4屆安納西國際動畫片電影節兒童片獎;1964年獲法國第1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78年獲南斯拉夫第3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1981年獲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4屆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二等獎。
然而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部動畫當真隻是一個睡前故事嗎?。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細細的來說一下。
藝術價值極高。
衆所周知《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物形象來源于齊白石的水墨畫。有着與齊白石同樣的繪畫審美風格:在簡單中表現事物的童趣與質樸。
而他的靈感來源其實來源于齊白石的這幅畫。
1951年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九十一歲時,作家老舍以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次實君溪邊步月韻》中的一句“蛙聲十裏出山泉”這句詩爲題,請白石老人畫一幅畫。齊白石把詩句挂在畫室裏,思考再三後才畫出了這幅名爲《蛙聲十裏出山泉》的佳作,名揚海外。
齊白石《蛙聲十裏出山泉》。
1960年《小蝌蚪找媽媽》在中國上映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在中國誕生,一經上映便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水墨動畫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将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制作中,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
水墨畫本身就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在運用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中,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而《小蝌蚪找媽媽》爲了拍成動态不能一次畫成,所以這種“意象”的東西是最難表現。
而《小蝌蚪找媽媽》的制作者們卻克服了重重困難,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相似,利用簡單事物做點染勾勒,達到了";氣韻生動";的效果,爲世人呈現出了一部帶有濃濃中國味道的視覺動畫盛宴。
從無到有的創新。
衆所周知,水墨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幾千年來都是以靜止畫卷的形式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從來沒想過能看到有一天它能夠動起來。
因爲水墨畫本身講究氣韻生動,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意象作畫模式。創作起來水墨深淺虛實掌握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爲了讓水墨動起來需要分開創作,這也就意味着每一張賽璐璐都需要不同,筆觸深淺濃淡卻要完美銜接,這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經過反複試驗後,他們最終還是制作完成了這部水墨動畫,爲後來的水墨動畫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與參考價值,讓世人看到了更多優秀的水墨動畫作品。例如《山水情》、《牧笛》......。
一堂生動形象的生物課。
小蝌蚪的演化過程也許每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有見過,然而城市化的發展,讓小青蛙們成了城市的流浪蛙。青蛙變得越來越少,更别說見到青蛙産卵啦。
而《小蝌蚪找媽媽》這部動畫則很好的爲孩子們演示了這個過程。
以前有寫過一篇關于孩子問父母自己從哪裏來,父母的回答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其實父母大可拿這部動畫給孩子看。簡單告訴孩子生命出生的過程。不是既科學又明了易懂嗎?。
揭示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
《小蝌蚪找媽媽》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卻直接揭示了孩子一開始對世界的認知方式。
我們都知道,孩子會說話後便開始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知,會問父母們很多問題。
譬如孩子看到鴨子會問:是什麽?。
父母會回答是鴨子。
于是孩子知道了兩條腿的是鴨子,但是總歸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有限的,于是當下次見到兩條腿同樣有羽毛的小鳥便會認爲那是鴨子。
父母便會再次解釋,“嘎嘎”叫才是鴨子,那是小鳥,會飛。
這種教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是不是很像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呢?每一種動物都片面的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一種特征,小蝌蚪根據他們給的特征一路尋找,幾經挫折,最後在尋找的過程中認識并了解了一件事物。這種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揭示出了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全過程,揭示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所以《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是不是并不簡單?。
《牧笛》1963年。
《牧笛》是繼《小蝌蚪找媽媽》後的乘勝之作,源自齊白石弟子李可染的名作《牧童與牛》。都是大師所做!。
《牧笛》是一部童話題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攝制完成。影片用抒情的筆觸,描繪了初夏江南早晨的田野,一個天真活潑的牧童騎着水牛去放牛,做了一個夢,牛忽然失蹤了,原來牛被飛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喚它,它不動。牧童從風竹發出的音響有所領悟,削竹爲笛,吹奏出悠揚悅耳的樂曲,水牛被笛聲吸引到牧童身邊。他騎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歸去……影片故事簡單,通過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節,抒發牧童與水牛間的親密關系,最後牧童用竹笛的音樂戰勝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歸來,從而完成影片的主題:“藝術高于自然。”。
影片中水牛是根據畫家李可染的風格繪制的。李可染畫的水牛,氣宇軒昂,質樸無華,有獨特風姿。爲了這部影片,他特地畫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畫,給繪制組作參考。
影片還聘請山水畫家方濟衆擔任背景設計。畫面優美,意境深遠,節奏流暢,給觀衆以美的享受。
影片音樂由著名作曲家吳應炬所作,享有“魔笛”美譽的陸春齡擔綱演奏,不但渲染出一片田園風情,還将小鳥啾啾之聲演繹得惟妙惟肖。無怪乎,有美國評論家将《牧笛》稱爲“在中國聽到的最妙的電影音樂”。
《山水情》1988年。
1988年10月美影攝制完成《山水情》。影片描述老琴師在回鄉途中尋覓知音,找到一個漁家少年,結爲師徒。老琴師循循善誘,少年聰穎好學,終成大器。高山流水之間,老琴師将心愛的古琴贈給少年,獨自走向山巅白雲之間,少年彈奏古琴,悠揚的琴聲,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師……影片把人物作爲主體,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了相當和諧的結合,對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國傳統水墨寫意山水畫有了突破和提高。
攝影師打破前三部傳統逐格拍攝手法,對準原幅背景進行拍攝,再與逐格拍攝的動畫鏡頭相合成,充分發揮了中國水墨畫的特色。在處理師徒離别的影片高潮戲時,采用畫家現場作畫,攝影師現場拍攝的手法,再與動畫鏡頭合成,使影片充分顯示出藝術家們筆情墨意帶來的層次感和節奏感。這部僅18分鍾的影片,格調清新、灑脫、空靈、飄逸,将中國詩畫的意境和筆墨情趣融進了每一個畫面裏。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雲氣缭繞的山,那煙霧朦朦的水,虛中有實,實中帶虛,顯示出中國藝術的深厚傳統。同時,與之緊密揉合的各種現代動畫手法,把中國水墨動畫這朵藝術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
本片人物、場景設定邀請了著名國畫大師吳山明和卓鶴君先生,這也爲本片的美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山水情》被公認爲水墨動畫至今無人超越的典範,其詩一樣的氣質、幽遠清淡的畫面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琴獨奏:龔一,是中國著名的職業古琴演奏家、一級演奏員、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也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所以神作之所以是神作,除了制作水準都是大師級人才外,還有就是“用心”呀!。
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我心中永远的神作。中国动画界的匠心与精气神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朋友前几天和我开玩笑:小蝌蚪找妈妈一找找了58年,还是一只小蝌蚪,而我却变成了青蛙妈妈,《小蝌蚪找妈妈》也变成了我给孩子一遍遍朗读的睡前故事。
是呀,时间如流水,转眼《小蝌蚪找妈妈》也有58岁了,我从妹妹到姐姐再到如今的阿姨,说出来都是泪呀。而58年来,《小蝌蚪找妈妈》为中国捧回国际动画电影奖项无数,奖状奖杯可以做一面展示墙出来了吧。
1961年获瑞士第1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第1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法国第4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儿童片奖;1964年获法国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4届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二等奖。
然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部动画当真只是一个睡前故事吗?。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细细的来说一下。
艺术价值极高。
众所周知《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物形象来源于齐白石的水墨画。有着与齐白石同样的绘画审美风格:在简单中表现事物的童趣与质朴。
而他的灵感来源其实来源于齐白石的这幅画。
1951年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九十一岁时,作家老舍以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的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为题,请白石老人画一幅画。齐白石把诗句挂在画室里,思考再三后才画出了这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佳作,名扬海外。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在中国上映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在中国诞生,一经上映便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水墨画本身就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在运用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中,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而《小蝌蚪找妈妈》为了拍成动态不能一次画成,所以这种“意象”的东西是最难表现。
而《小蝌蚪找妈妈》的制作者们却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利用简单事物做点染勾勒,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为世人呈现出了一部带有浓浓中国味道的视觉动画盛宴。
从无到有的创新。
众所周知,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几千年来都是以静止画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从来没想过能看到有一天它能够动起来。
因为水墨画本身讲究气韵生动,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意象作画模式。创作起来水墨深浅虚实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为了让水墨动起来需要分开创作,这也就意味着每一张赛璐璐都需要不同,笔触深浅浓淡却要完美衔接,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后,他们最终还是制作完成了这部水墨动画,为后来的水墨动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参考价值,让世人看到了更多优秀的水墨动画作品。例如《山水情》、《牧笛》......。
一堂生动形象的生物课。
小蝌蚪的演化过程也许每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见过,然而城市化的发展,让小青蛙们成了城市的流浪蛙。青蛙变得越来越少,更别说见到青蛙产卵啦。
而《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则很好的为孩子们演示了这个过程。
以前有写过一篇关于孩子问父母自己从哪里来,父母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其实父母大可拿这部动画给孩子看。简单告诉孩子生命出生的过程。不是既科学又明了易懂吗?。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却直接揭示了孩子一开始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我们都知道,孩子会说话后便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知,会问父母们很多问题。
譬如孩子看到鸭子会问:是什么?。
父母会回答是鸭子。
于是孩子知道了两条腿的是鸭子,但是总归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于是当下次见到两条腿同样有羽毛的小鸟便会认为那是鸭子。
父母便会再次解释,“嘎嘎”叫才是鸭子,那是小鸟,会飞。
这种教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是很像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呢?每一种动物都片面的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一种特征,小蝌蚪根据他们给的特征一路寻找,几经挫折,最后在寻找的过程中认识并了解了一件事物。这种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揭示出了人类对世界认知的全过程,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所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不是并不简单?。
《牧笛》1963年。
《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后的乘胜之作,源自齐白石弟子李可染的名作《牧童与牛》。都是大师所做!。
《牧笛》是一部童话题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江南早晨的田野,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水牛去放牛,做了一个梦,牛忽然失踪了,原来牛被飞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唤它,它不动。牧童从风竹发出的音响有所领悟,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水牛被笛声吸引到牧童身边。他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归去……影片故事简单,通过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节,抒发牧童与水牛间的亲密关系,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乐战胜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归来,从而完成影片的主题:“艺术高于自然。”。
影片中水牛是根据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李可染画的水牛,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风姿。为了这部影片,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
影片还聘请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影片音乐由著名作曲家吴应炬所作,享有“魔笛”美誉的陆春龄担纲演奏,不但渲染出一片田园风情,还将小鸟啾啾之声演绎得惟妙惟肖。无怪乎,有美国评论家将《牧笛》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
《山水情》1988年。
1988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山水情》。影片描述老琴师在回乡途中寻觅知音,找到一个渔家少年,结为师徒。老琴师循循善诱,少年聪颖好学,终成大器。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影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结合,对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突破和提高。
摄影师打破前三部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同时,与之紧密揉合的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
本片人物、场景设定邀请了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这也为本片的美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琴独奏:龚一,是中国著名的职业古琴演奏家、一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所以神作之所以是神作,除了制作水准都是大师级人才外,还有就是“用心”呀!。
朋友前几天和我开玩笑:小蝌蚪找妈妈一找找了58年,还是一只小蝌蚪,而我却变成了青蛙妈妈,《小蝌蚪找妈妈》也变成了我给孩子一遍遍朗读的睡前故事。
是呀,时间如流水,转眼《小蝌蚪找妈妈》也有58岁了,我从妹妹到姐姐再到如今的阿姨,说出来都是泪呀。而58年来,《小蝌蚪找妈妈》为中国捧回国际动画电影奖项无数,奖状奖杯可以做一面展示墙出来了吧。
1961年获瑞士第1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第1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法国第4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儿童片奖;1964年获法国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4届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二等奖。
然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部动画当真只是一个睡前故事吗?。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细细的来说一下。
艺术价值极高。
众所周知《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物形象来源于齐白石的水墨画。有着与齐白石同样的绘画审美风格:在简单中表现事物的童趣与质朴。
而他的灵感来源其实来源于齐白石的这幅画。
1951年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九十一岁时,作家老舍以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的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为题,请白石老人画一幅画。齐白石把诗句挂在画室里,思考再三后才画出了这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佳作,名扬海外。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在中国上映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在中国诞生,一经上映便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水墨画本身就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在运用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中,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而《小蝌蚪找妈妈》为了拍成动态不能一次画成,所以这种“意象”的东西是最难表现。
而《小蝌蚪找妈妈》的制作者们却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利用简单事物做点染勾勒,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为世人呈现出了一部带有浓浓中国味道的视觉动画盛宴。
从无到有的创新。
众所周知,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几千年来都是以静止画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从来没想过能看到有一天它能够动起来。
因为水墨画本身讲究气韵生动,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意象作画模式。创作起来水墨深浅虚实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为了让水墨动起来需要分开创作,这也就意味着每一张赛璐璐都需要不同,笔触深浅浓淡却要完美衔接,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后,他们最终还是制作完成了这部水墨动画,为后来的水墨动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参考价值,让世人看到了更多优秀的水墨动画作品。例如《山水情》、《牧笛》......。
一堂生动形象的生物课。
小蝌蚪的演化过程也许每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见过,然而城市化的发展,让小青蛙们成了城市的流浪蛙。青蛙变得越来越少,更别说见到青蛙产卵啦。
而《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则很好的为孩子们演示了这个过程。
以前有写过一篇关于孩子问父母自己从哪里来,父母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其实父母大可拿这部动画给孩子看。简单告诉孩子生命出生的过程。不是既科学又明了易懂吗?。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却直接揭示了孩子一开始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我们都知道,孩子会说话后便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知,会问父母们很多问题。
譬如孩子看到鸭子会问:是什么?。
父母会回答是鸭子。
于是孩子知道了两条腿的是鸭子,但是总归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于是当下次见到两条腿同样有羽毛的小鸟便会认为那是鸭子。
父母便会再次解释,“嘎嘎”叫才是鸭子,那是小鸟,会飞。
这种教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是很像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呢?每一种动物都片面的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一种特征,小蝌蚪根据他们给的特征一路寻找,几经挫折,最后在寻找的过程中认识并了解了一件事物。这种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揭示出了人类对世界认知的全过程,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所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不是并不简单?。
《牧笛》1963年。
《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后的乘胜之作,源自齐白石弟子李可染的名作《牧童与牛》。都是大师所做!。
《牧笛》是一部童话题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江南早晨的田野,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水牛去放牛,做了一个梦,牛忽然失踪了,原来牛被飞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唤它,它不动。牧童从风竹发出的音响有所领悟,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水牛被笛声吸引到牧童身边。他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归去……影片故事简单,通过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节,抒发牧童与水牛间的亲密关系,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乐战胜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归来,从而完成影片的主题:“艺术高于自然。”。
影片中水牛是根据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李可染画的水牛,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风姿。为了这部影片,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
影片还聘请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影片音乐由著名作曲家吴应炬所作,享有“魔笛”美誉的陆春龄担纲演奏,不但渲染出一片田园风情,还将小鸟啾啾之声演绎得惟妙惟肖。无怪乎,有美国评论家将《牧笛》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
《山水情》1988年。
1988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山水情》。影片描述老琴师在回乡途中寻觅知音,找到一个渔家少年,结为师徒。老琴师循循善诱,少年聪颖好学,终成大器。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影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结合,对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突破和提高。
摄影师打破前三部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同时,与之紧密揉合的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
本片人物、场景设定邀请了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这也为本片的美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琴独奏:龚一,是中国著名的职业古琴演奏家、一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所以神作之所以是神作,除了制作水准都是大师级人才外,还有就是“用心”呀!。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下一篇:更多经典诗歌